阅读历史 |

第1094章 时而响云纱,时而又香云纱?(2 / 2)

加入书签

爷爷惊呼道:“找到了!这也是刻有‘喜从天降’!”

恍然大悟的外公笑着摇头,慈爱的看向宝贝孙女开口问了句:“小木头,这是你跟陶梓合作的品牌?”

秘密被戳破了,有些不自在的慕睦下意识的抬手摸了摸鼻尖:“嗯,都是我和陶梓闹着玩的……”

明显看出外婆和奶奶,以及爸妈还有小弥勒想询问,慕睦立马将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无论是这衬衣,还有这些,都是蚕丝中掺和了少量的蛛丝人工纺织的料子,一共就倒腾了三匹布出来。”

“一匹纯白的做了白衬衣,两匹布就做了裤子……”

看着黑黢黢的,却很有光泽,在一旁的薰忍不住开口问了句:“怎么感觉这料子不一样了?”

两条裤子在手上,一股特殊的香气让外婆惊讶道:“一款是棕黑色龟裂纹的,一款是黑胶绸,这黑的发亮的料子……可都是香云纱?!”

奶奶接过话茬:“天哪,上面还有暗纹,跟白衬衣的是一样的!还是人工纺织的,这得纺多久啊?纺织时间额外算,光是这香云纱的制作流程,起码得耗费将近一年的时间,而且还得是粤城本地的桑基鱼塘,才能有这般好的泥土,做出这样富有光泽度,黑得发亮的料子啊!!”

爷爷点头:“光是这桑基鱼塘,就不是个简单的,没个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沉淀,也不能有这么好的塘泥,没有这塘泥,就做不出来这么好的响云纱!”

薰满头问号:“时而响云纱,时而又香云纱?到底这带着特殊香气的料子叫什么名字?”

接过话茬的外婆,缓缓道:“冬穿莨绸,夏穿莨纱绸,制作工艺虽然一样,只是胚布的材质不同,但顶级的都是用真丝编织的坯布。这料子做的衣服穿身上,走起路来沙沙作响,所以叫做响云纱,而自带一股薯莨的香气,加上谐音梗又名为香云纱。”

“可别小看这料子做的衣裤黑黢黢的,但得做出这料子来,工艺可非常繁复。”

“三蒸九煮十八晒,也有人说是三洗九煮十八晒,三蒸强调蒸煮在工艺上的重要,而三洗则是强调洗涤的次数和工艺上的差异。”

“光是其制作工艺繁琐,还得再太阳底下晾晒,期间为了颜色的均匀,还得不停的同薯莨的汁液给布料上色。又蒸,又晒,又上色,还得上塘泥,纯人力手工,就得将近要花一年时间才能做成。”

“所以这响云纱十分珍贵,曾经是咱们粤城上供朝廷的贡品之一,更是出口国外,备受追捧珍贵丝织品之一。然而,那个年代的京城人却偏好花花绿绿,颜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织物,对于颜色偏红棕,黑棕或黑色亮面的响云纱并不喜欢。”

“反倒是沪城当地,往来的国外商户众多,看到他们穿着的黑色且亮度高的面料,就很感兴趣。当时不懂,还以为是国外传入国内的布料。后来才得知,这竟然是从粤城采购的布料后,粤城以及沪城的商户也一并的嗅到了商机。”

“沙沙作响的响云纱,因为用薯莨汁液浸泡,自带一股香气,所以这个香云纱这个谐音梗就在沪城广为流传。”

“用薯莨染色蒸煮晾晒,再用塘泥固色,被称为过乌。光是这塘泥,就大有讲究,得用桑基鱼塘的塘泥,这桑基鱼塘可是一个生态圈,得满足了,这塘泥才能染出这样漂亮的响云纱出来。”

小蕙满头问号的听着外婆在比划什么是桑基鱼塘。

慕睦看出来小蕙听不懂其中含义,就轻轻的说了声:“小蕙别着急,先稍等一下,我去拿些东西,很快就回来给你解释,什么叫做桑基鱼塘哈~”

现场煮了个裙带菜虾滑豆腐(小蕙被裙带菜给粘在门牙,又被大伙笑了,但他却乐呵呵的唱起那首呐呐的歌)汤,烤箱做的烧烤分辣和不辣(包菜大两个,茄子,豆角,韭菜,金针菇,玉米,青辣椒,土豆片,火腿肠,小管鱿鱼,两大包冰冻鸡翅包虾滑,肥牛包金针菇,)(锡纸盒底下垫金针菇和粉丝,扇贝,生蚝,豆腐,花甲提前焯水),炸豆腐和蒜蓉酱汁,蒜蓉烤排骨,炒牛河,煎泡面饼,柠檬凉拌鸡脚(洋葱丝,蒜蓉,香菜,辣椒圈,醋,盐,糖,豉油,香油),辣炖牛排骨(苹果,辣椒和辣椒粉,蒜蓉,梨,洋葱,芹菜,姜,混合后放搅拌机搅烂,先煎牛排骨后,剩下的牛肉加入料汁翻炒,然后转锅里炖煮),电饭锅窑鸡腌好后装袋密封摁煮饭键,芒果慕斯蛋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