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4 重修族谱,单开一页(1 / 2)
杨家庄。
铛铛铛
村口的破钟被用力敲打着。
村里的人听到声音,连忙放下手上的活计往村子大队部走去。
往常这破钟敲响的时候,就代表着村子里要开全村大会,要跟村民宣布重要事情。
只是这些年已经很少碰到了,有记忆力不错的人还记得,上次应该是为了修路才敲响的。
就是不知道这次是啥情况。
众人从家里出来,然后顺着胡同快速赶往村子。
此时,村中大队部里。
太爷坐在一旁瞅着旱烟,九叔也是吧唧这大烟杆子。
在他们旁边还有村里几个年纪大的,此刻正凑在一起笑着,不时交头接耳说两句。
杨大壮杨石头一众杨家村的管理层坐在一起,几人凑成一个大圈子。
作为大队书记,杨大壮这两年的历练也有了一丝当家做主的威严,坐在那里周围人目光都透着敬畏。
杨石头是村里的民兵连连长,这位置是从杨大壮手里接过的。
如今,嘴上留着胡须,也成熟不少。
周围还有村里的妇女主任,还有副业队长,大队的会计,保管员等等。
整个杨家庄的高层聚在一起,也让这次全村大会显得更加重要。
“石头,看看人齐了没。”
杨大壮率先开口,石头立马点头,然后跑出大队部,对着民兵一阵吩咐。
然后就是各个生产队的队长声音传来,过了一会儿就跑了回来。
“书记,已经查了,都到齐了。”
“好!”
杨大壮起身,然后回头看向太爷。
“太爷,您.”
“别说我,我就是看看,什么事你们自己拿主意。”
太爷打断杨大壮的声音,手里的烟杆子还冒着烟,没有掺和的意思。
“好,那我去跟乡亲们说一声。”
杨大壮点点头,然后走出屋去。
其他人也都对着太爷九叔等人点点头,这才陆续离开屋子。
等人都都走了,九叔这才笑道,“这次咱们村的娃儿,有福喽。”
话音落下,屋里其他老人也都跟着笑起来。
九叔却是话锋一转,“想当年咱们建立学校的时候,那难的呀,没有学校,没有教师,就连老师也只有秋叶一个,小涛还要上班,只能算是半个。”
“那时候!”
九叔看向墙角边上的老人,直接开口喊道,“杨掸子,你这家伙还让大妮二妮在家里刨土呢。”
九叔说完,杨掸子脸上露出羞愧神色。
周围老人立马哄笑起来,惹得杨掸子脸皮发烫。
然后对着身边的老兄弟伸手招呼着,“去去去,一边去,一边去。”
“我那是,那是年轻不懂事。”
“哈哈哈,五十多岁的年轻不懂事。”
“去去去,再说我翻脸了啊。”
杨掸子也是有脾气的,可周围都是从小打到大的,谁怕谁啊。
“行了,行了,我认识到错误了还不行?”
杨掸子没法子,只能求饶,然后目光看向太爷,“我这辈子,从来没想过还能享受这福分。”
“真的,我做梦都想不到啊。”
周围人听了都是点点头。
别看这杨掸子家里就他跟两个孙女,可人家两个孙女那是真有本事。
农科院里工作不说,还是个当官的,管着人。
这就是城里人啊。
每个月发着粮食吃着,还有各种票票补贴,每个月的工资都有四十多块啊。
这让杨掸子的日子一下子起来了,吃饭吃得饱,冷了还有棉大衣穿,逢年过节两个孙女回来都会带着肉菜,还能带两瓶酒。
这日子,他说做梦都做不到,那是假的。
因为压根就不敢这么想。
两年说媒的媒婆差点将家里门槛踏烂了,要不是这俩孙女,他杨掸子一辈子也就是个土疙瘩。
“你不是做梦梦不到。”
太爷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些许责备,“你是没有相信咱们的国家,没有相信咱们的革命。”
杨掸子听了深吸口气,随后用力点头,“队长,您说的对。”
“那些年,我确实没了奔头,家里连个带把的都没有,我.”
“可现在我是看明白了,只要我自己不放弃,只要我自己想进步,只要跟着旗帜走,什么都不晚。”
杨掸子说着,周围沉默片刻,然后九叔笑道,“可以啊,掸子,你这说话有水平了啊,是你家大妮教的?”
说完,周围人又笑了起来。
杨掸子昂着头,“那当然了,我家大妮还说了,只要跟着冉老师跟杨老师走,就一定不会错。”
说完,立马有人点头附和,“这杨掸子总算是说了句像样的话。”
“去去去,你们一个个的就知道欺负我。”
杨掸子直接站起来,“这些年你们的孙子孙女哪个没上学?”
“咱们杨家庄现在孩子到年纪的谁要不去上学,那就是傻子。”
“你们得了好处,一个个的默不作声,就知道欺负我这老实人啊。”
九叔听了拿着烟杆子起来,然后走到杨掸子身旁,“我们不欺负老实人,我们欺负的是年轻人。”
噗嗤
众人又笑了起来。
这时候,太爷咳嗽两声,屋子里立马冷静下来。
“咱们这些年啊,做了不少事情。”
太爷拿着烟杆子在鞋跟上敲打两下,烟灰抖落在地上,随即说道,“这其中啊,两件事,我是很满意,很满意。”
众人听了都是点头,心里已经猜到是什么事了。
“第一个,就是咱们的杨村一号。”
“杨村一号啊,咱们村的名字命名的,对得起祖宗了。”
一群老头用力点头。
“这第二个,就是让娃娃们有了更好的路,让他们有了选择道路的机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这件事,我心里高兴着,高兴着啊。”
众人又是点头,眼中隐隐透着泪花。
他们吃了一辈子的苦,为的就是子孙后代少吃点苦。
他们现在吃的窝窝头、草疙瘩,为的就是让子孙们顿顿都能吃上白面馒头,吃上肉。
而现在,他们已经做到了。
最起码,完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老支书,前一阵大壮找到我,说现在咱们村子的人太多了,一些外村的闺女都往咱们村里嫁,对比十年前,户头增加了三倍。”
“现在算上刚出生的孩子,咱们村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两千多。”
“还有啊,这些年不少家里的小子上完学就出去参加工作了,这以后搞不好更多。”
“到时候天南海北的,别到时候找不到根!”
“所以就想着,将咱们老杨家的族谱重新修一修。”
九叔说完就看向一旁的太爷,以前这话也跟他说过,只是那时候太爷没答应。
他也清楚原因,就是环境影响嘛,说什家谱是封建残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