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雪岩(2 / 2)

加入书签

胡雪岩听后立即安排钱庄准备5000两银子。

第二天,布商来到钱庄,胡雪岩对他说:“我买下你的家产,但不是2000两,而是按市价计算,我出5000两。”

布商惊诧不已,好奇地问为什么低价不买却要出高价呢?

胡雪岩拍着布商的肩膀说:“我只是暂时替你保管家产,等你渡过难关了,随时可以赎回去,到时你只需付给我微薄的利息就好。”

胡雪岩的举动令布商感动不已,他二话没说签好协议,对胡雪岩深深作揖后含泪离去。

因为胡雪岩的“帮忙打伞”,那个布商没多久东山再起后赎回了他的家产,还成了胡雪岩的忠实合作伙伴。

白手起家

清道光三年(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湖里村,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胡雪岩12岁那年,父亲病逝。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

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

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

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

亦官亦商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6岁的胡雪岩结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挪借钱庄银票500两银钱,帮王有龄补实官位,事发,被赶出钱庄。

清咸丰元年(1851年),王有龄奉旨署理湖州知府一职,不久后调任杭州知府。

在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ZJ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

接着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将药店快速发展起来。

清咸丰十年(1860年),胡雪岩37岁时,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感恩图报,鼎力相助胡氏的“阜康钱庄”。

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攻打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

是年底,杭州城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胡氏顿失依靠。

左宗棠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清同治元年(1862年),胡雪岩获得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