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白水镇的规划(2 / 2)
十几艘大商船并排泊在岸边,桅杆如林,帆布被风鼓得满满当当。
民夫们扛着麻包,踩着跳板往船上送,号子声此起彼伏,混着船工的吆喝、铜钱的叮当响,搅得空气里都飘着股热辣辣的生气。
镇上的人家沾了这水陆枢纽的光,日子肉眼可见地丰润起来。
男人多半在码头扛活、卸货,女人便守着岸边的小摊子,卖些茶水、包子,连半大的孩子都能帮着跑腿递货,挣几个铜板。
杜尚清和姜县丞沿着码头边的石阶慢慢走,脚下的青石板被磨得溜光,映着粼粼的水光。
“姜大人你看,”
杜尚清抬手指向码头东边,那里是片荒滩,只有几丛芦苇在风里晃,“我打算把那片河堤整出来,再开个新码头。”
姜县丞愣了愣,顺着他指的方向瞧了瞧:
“将军,这是为何?咱们现有的码头不算小了,虽说年前漕运旺季时是挤了些,可费力气新修一个,倒不如在原来的基础上扩一扩,既省事又省钱。”
杜尚清摇摇头,目光掠过水面上穿梭的商船,落到远处烟波浩渺的江面,语气沉了沉:
“我要的不只是贸易。这新码头,是给战船预备的。”
姜县丞心里咯噔一下:“战船?”
“嗯。”
杜尚清点头,指尖在石栏上轻轻敲着,“咱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兔干、豆干往南运到闽浙,往北送到中原,商船队走江过海,路上不太平。
前些日子就有商队回来说,江上出了水匪,抢了两艘运粮船。
现在是小打小闹,将来若是引来更大的势力,没有战船护卫,再多货也得打水漂。”
他侧过头,看向姜县丞:“再者说,小青山周边八县的防务在我肩上,光靠陆上的兵马不够。
白水镇是水路咽喉,把战船驻在这儿,既能护着商队,又能守住这道口子,万一有乱子,战船顺江而下,半天就能抵到府城,这才是稳妥的打算。”
姜县丞这才恍然,摸着胡须连连点头:“将军考虑得长远!是下官短视了,只想着眼前的贸易。
这么一说,这新码头确实该建,而且得建得结实些,能经得起战船停靠。”
“正是。”
杜尚清望着东边的荒滩,眼里透着股笃定,“贸易要做,安稳更要守。商队带着银子回来,得有本事护得住才行。
等码头建好了,再请些熟悉水性的好手,把水师练起来——江水能载船运货,也得能护着咱们的人,护着这白水镇的好日子。”
说话间,一艘商船鸣着号子离了岸,帆布扬起,渐渐驶远。
江风裹着水汽吹过来,带着点咸腥气,却让人心头敞亮。
姜县丞看着杜尚清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位年轻的将军心里装着的,远不止一个小青山,而是这方水土的安稳与长远。
码头的号子声还在继续,那声音里,仿佛已经掺进了几分战船将临的底气。
杜尚清此刻的脑海里却在盘算着如何打造战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购民船加以改造。
然而民船吨位还是太小了,作为战船实力上太弱就震慑不了水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