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4章 锁定案件侦办线索(1 / 2)

加入书签

小杨切换到下一张照片,画面中是透明证物袋里的指纹与纤维:“第二类是生物痕迹与遗留物,在电梯口消防栓上提取到的右手食指指纹,经技术处理后已获得完整纹型,目前已录入指纹库比对,但暂未找到匹配人员;从指纹旁提取的 3 根黑色细纤维,经检测为棉质混纺材质,与赵宝天外套的纯棉纤维成分不同,更接近卫衣或连帽衫的面料 —— 这与小周提到的‘穿黑色连帽衫的可疑人员’特征完全吻合,推测为嫌疑人衣物勾挂遗留。”

“第三类是环境痕迹与作案过程还原,” 小杨收起激光笔,指着勘查图上的拖拽痕迹,“尸体旁的拖拽痕迹长约 5 米,宽度与赵宝天肩宽一致,痕迹末端有明显的‘停顿压痕’,说明嫌疑人曾在此处短暂停留,可能是体力不支或观察周边环境;消防通道门内台阶上的暗红色印记,经检测确认为赵宝天的血迹,印记呈点状滴落,方向从通道内指向停车场,结合赵宝天左侧肋骨挫伤,推测他曾在通道内遭受袭击,受伤后被拖拽至停车场拐角处,最终遇害。”

“轮胎痕迹能缩小排查范围吗?黑色纤维除了连帽衫,还有其他可能吗?” 李明追问,手指停在勘查图的 “大众朗逸” 标注处,眉头微蹙。小杨点头:“我们已调取东方大厦近一个月的外来车辆登记记录,共发现 12 辆大众朗逸车型,其中 3 辆未登记车主信息,已交由交警部门追查;黑色纤维虽为常见面料,但结合‘连帽衫’‘深色’‘中等体型’等特征,可排除工装、正装等服饰类型,聚焦休闲类外套,缩小嫌疑人衣着范围。”

接下来是张林汇报尸检结论,幕布上的尸检报告清晰展示着关键数据:“死者赵宝天,男性,38 岁,身高 172 厘米,体重 68 公斤,死亡时间经三重维度判定为发现尸体前一天晚上 10 点至次日凌晨 1 点。第一重依据是尸僵与尸斑,颌面部、颈部肌肉尸僵处于中期,肘关节半屈曲,按压有阻力,对应死后 12-18 小时;腰背部尸斑呈暗紫红色,指压可短暂褪色,处于扩散期,符合死后 6-12 小时特征,结合停车场 18c夜间温度,修正死亡时间为死后 10-14 小时。”

“第二重是体温与胃内容物,直肠温度 30c与环境温度差 14c,按减缓后的降温速度推算,死亡时间为死后 10-13 小时;胃内残留的米饭、鸡肉、青菜碎屑,消化程度处于‘半排空’状态,与赵宝天妻子所述‘晚上 7 点在家吃饭’吻合,结合食物消化速度,确定死亡时间在饭后 3-4 小时,即晚上 10 点至 11 点,进一步缩小时间区间。”

“致命伤和药物的关联性是重点,有没有新的发现?” 李明的手指停在报告的 “损伤分析” 页,张林切换到损伤照片,语气严肃:“致命伤为机械性窒息,系颈部受带状物压迫所致 —— 颈部左侧 0.3 厘米宽的带状压痕,边缘整齐,局部皮下组织有轻微出血,压痕处提取的纤维与小杨发现的‘黑色细纤维’成分一致,推测致伤工具为嫌疑人穿着的黑色连帽衫衣袖,或单独携带的棉质布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