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四三一章 覆没(二合一)(2 / 2)

加入书签

江面上的敌军已经溃不成军,根本没有反击的可能,是时候进行计划的第三步了。

号令下达,上游数十艘渔船改造的小型战船顺流而下冲向烟火腾腾一片狼藉的战场水道。每艘船上配备了十名弓箭手和十名长枪手。他们的任务便是来收割楚军水军的性命。

这些渔船改造的战船自然难以同真正的水军抗衡,但是这种时候,却是楚军水军的噩梦。弓箭嗖嗖的射,长枪呼呼的攒刺,水面上的那些半死不活的水军被纷纷杀死,鲜血染红了江面,大量的尸体随波逐流,景象恐怖之极。

两艘船盯上了桓玄的小船,周毅已经命兵士喊话命他们追击桓玄。两艘船什么也不干,穿过浓烟滚滚的河道,向着桓玄乘坐的小船追去。

桓玄等人也很快发现了对方追击的船只,他们气势汹汹而来,已经追到了百步之外,距离还在不断的拉近。

“快划,快靠岸。”丁仙期大声叫道,奋力划桨。

小舢板距离江岸其实已经不远了,最多百步便可靠岸。但对方船只更快,他们迅速迫近到七八十步的距离,船上的兵士开始弯弓搭箭向着小舢板射击。

江流颠簸,弓箭的准头并不高,但架不住他们连续不断的放箭。船尾几名亲卫举着盾牌为桓玄等人挡箭,但撤离的太过仓促,只有一名亲卫携带盾牌,根本无法遮挡住从两个方向射来的箭支。不久后,但听得惨叫连声,几名亲卫中箭摔落江中,盾牌也滑落江水之中。这一下,不但划船的人力没了,唯一的挡箭的盾牌也没了。

箭支在舢板上下左右纷飞,笃笃笃的钉在了舢板上。桓玄魂飞魄散,蜷缩着身子躲避,脑子里一片空白。他知道,自已的大限将至了。

“仙期,杀了朕,给朕个痛快。朕不能被他们活捉。杀了朕之后,将朕的尸体推入江水之中,朕宁愿喂江中鱼虾,也不能被刘裕羞辱。”桓玄大声叫道。

丁仙期叫道:“不可,陛下。咱们快靠岸了,上了岸便可脱身。陛下切莫灰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桓宁桓蕴也道:“陛下莫要担心,我们即将上岸了。你瞧,速度加快了,我们正在往岸边冲。”

确实,小舢板此刻遇到的是岸边的回水区,正在迅速的向岸边冲去。距离江滩不过三四十步了。

就在此刻,紧追不舍的两艘敌船上的弓箭手统一号令,向着小舢板射出了一轮箭雨。二十余支羽箭同时攒射,将小舢板完全覆盖。

“陛下小心。”丁仙期大吼一声,将身子横在桓玄面前。桓宁也做出了反应,将桓玄侧面挡住。但听得噗噗噗噗连响,舢板上笃笃笃的钉了七八支羽箭。

桓玄吓了一身汗,发现身上并没有受伤。而此时船只轰然一震,在船头划桨的桓蕴叫道:“靠岸了,陛下,快上岸。所有人都快上岸。”

桓玄忙站起身来,在桓蕴的搀扶下跳入岸边浅水之中,拔足往岸上跑去。但他眼角余光之中,却发现丁仙期和桓宁二人还坐在船上不动。

“你们还不下船?快走。”桓玄吼道。

丁仙期面色怪异,拱手道:“陛下,臣怕是不能跟着去了。陛下快些离开,不要管我们了。”

桓玄大声道:“胡说什么?快走。”

桓宁猛然张嘴,一口鲜血喷出,身体扑到在舢板上。他的北部插着三根羽箭,全在后心位置。桓玄大骇,但见丁仙期也扑倒在船上,他的背心密密麻麻的插着起码五六根箭。原来,在适才的那一轮施射之中,这两人用身体为他挡下了箭支,换得了他的活命机会。

桓玄心中悲痛,痛哭失声。桓蕴和另一名亲卫拉着他往岸上跑。他们一路爬上堤岸,逃入旷野之中。

峥嵘洲的战斗很快结束,楚军水军全军覆没,仅剩的数十艘战船被烧毁大半,刘毅缴获了重楼战船十余艘,快船多艘。五千楚军水军死伤大半,其余投降被俘。

至此以荆州水军为骨干,曾经一度兵力达到五万,大小战船数量达到六七百艘的桓氏水军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连遭败绩,彻底覆灭。那曾倾注了桓温桓豁桓冲桓石民桓谦等人无数心血的强大水军的覆灭,也预示了桓玄的彻底失败。他虽得以逃脱,但他的数十万兵马已经全部烟消云散。

当日傍晚,捷报传到寻阳,刘裕大笑不已。虽则没有抓到桓玄,但破桓玄西进兵马的目标已经实现,而桓玄也没有任何的实力。他虽然活着逃走了,但跟死了也差不多,他也活不了多久。

刘裕命人传令刘毅,兵马进攻夏口,于夏口休整备战。荆州是不可能让桓玄继续占据的,江州以西之地,他刘裕要全部拿下。而这,已经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问题。

……

京城,腊月二十,上午。

数骑快马从西城进入城中,带来了来自寻阳的消息。李徽等人接到了来自司马德宗发布的诏书,也知道了刘裕攻克寻阳,拥戴司马德宗复位的消息。

这份诏书顿时让所有人都惊愕不已,同时也愤怒之极。虽然诏书褒奖李徽尚书令扬州刺史等重要职位,对李徽大加赞扬,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李徽面带笑容了接受了诏书,还询问了来人陛下的情形,似乎并没有受什么影响。但是,李徽的心中也是颇为恼火和愤怒。

在攻入京城之后,李徽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架构朝廷的问题。国不可一日无主,桓玄跑了,这天下还是需要有朝廷管理的。恢复晋朝,重新拟定皇帝的人选,扶植上位,再任命百官重新搭设朝廷架构,管理天下。这是必须提到日程上的事情。

尽管身边无数的声音在提醒李徽,此次不必再立新君。要当仁不让,黄袍加身云云。但李徽坚定的拒绝了他们的话,禁止他们再提那些话。

李徽知道,自已虽然攻入了京城,但是想要立刻做出一些事情来,那么自已会立刻成为众矢之的。自已的德望不允许如此挥霍。当初自已举着的旗号是讨伐桓玄,匡扶大晋社稷,如今攻下京城便要篡夺,那和桓玄何异?哪怕是做做样子,也要重新恢复大晋朝廷,积累德望人心掌控全部局面徐徐图之才成。

无论从形势还是人心上而言,眼下都不是自已为所欲为的时候。

在立新皇的人选上,李徽确实犹豫了那么几日。他在想是将司马德宗请回来复辟,还是另立新皇。但就是这么一犹豫,却被刘裕突然出手掌控了局势。

李徽气的要命,恨得牙痒痒。但他却不得不承认,刘裕这厮是当真有一套。就这么一点夹缝里的机会,却被他立刻抓住了,搞得自已措手不及。

此人在真实历史上能够代晋而立,能够创立一番功业,果然不是泛泛之辈。自已对他的看法恐怕要另做一番认真的评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