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四八二章 定计(二合一)(1 / 2)

加入书签

大帐之中,众将齐聚。

周澈坐在上首,沉声开口道:“诸位,经过两日的佯攻试探,信都城中的敌军和防御情形,我们已经摸了个大概。目前看来,和之前我们所猜想的一样,魏军主力在中山和邺城,信都只是连接枢纽,故而兵马不多。初步估计,魏军守城兵马约莫万人,人马不算多。”

众将纷纷点头。这两日,兵马四城佯攻。对方兵马跟着四城调度防御,疲于跟随。这恰恰说明对方兵马数量有限,否则四城都有足够的人马驻防,又怎会四城调度而走。根据种种指标估算,当只有万余人。

“诸位,也不要掉以轻心。信都城防坚固,这几日你们都看到了,城坚墙高,设施完备。据城而守,可以一当十,所以虽然他们只有万人,但对我们而言,依旧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更不要说,城中有百姓,他们可以驱使青壮百姓为他们守城。所以,局面不容乐观。”周澈沉声再道。

“大都督,你就说吧,何时攻城?将士们都已经等不及了。”前军将领黄瑜大声道。

“对,我们已经等不及了。半个多月的跋涉,不就是为了攻下此城么?大都督下令吧。”

“管他多少人守城,就算是十万人守城,也要拿下。”

众将纷纷叫嚷起来,个个摩拳擦掌。

周澈沉声道:“才说要你们不可掉以轻心,却又如此?攻城自然是要攻的,但在此之前,当定下攻城之策。谁来说说看法,好集思广益。”

参军司马赵卓上前道:“大都督,属下认为,我大军无攻城器械,对方虽没有太多的守城器械,但魏军以长弓弯刀著名,弓箭上必有造诣。所以,攻城之时,不可强攻,以免造成太大损失。还是当以突破城门,爆破得手,兵马攻入城中,以优势兵力和火器将敌歼灭。”

一名将领笑道:“赵参军,你这不是废话么?此番攻城,自然是爆破城门攻入,这是早就定下的计策,你这话等于没说。”

赵卓忙道:“我的意思是,选择爆破的方向很重要。避免遭受重大打击。信都四城皆有瓮城,攻进入中了埋伏,那便死伤惨重。选择攻城地点,规避对方重兵把守的瓮城极为重要。我是担心中了埋伏。”

赵卓这么一说,倒是正中众人心中的隐忧。这信都最麻烦的一点便是四城都是瓮城结构。不是一发爆破便可攻入城中的。一旦进入瓮城之中,中了埋伏,则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看来,四城防御相当,倒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薄弱之处。城池四周开阔,地形相类,倒也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地方。如何选择攻城方向,倒确实是需要斟酌。”周澈沉吟道。

众将皱眉思索,他们一时也没有觉得何处攻城会更有优势。很明显,若非强攻城池,对方兵马会集中在瓮城埋伏。每一处瓮城只需派驻千余弓箭手,便可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众人开始讨论起来。有说不能死太多的人,以免实力受损,影响接下来的战斗,毕竟攻下信都才是第一步。

有说,最好能找到两全其美的攻城方法,可以既轻松攻城,又避免遭受重大伤亡。

有说,不如想办法打造攻城器械,攻击城墙反倒更加的妥当。在此之前,可暂缓攻城云云。

一时间众说纷纭,议论纷纷。

周澈听着这些话,一时有些心神烦躁。

“大都督,我有些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一人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众人看去,却是周澈之子周毅。自东府军从京城撤离之后,周毅便在李徽身边历练。此番周澈率北路大军进攻,周毅请求李徽让他随同周澈一起作战。所谓上阵父子兵,李徽也答应了他的请求。

此时的周毅身材长成,和两年前比起来,已经魁梧健壮了许多。在李徽身边历练之后,神情也沉稳坚毅,颇有气度。

“启章,你有什么想法,但说便是。”周澈点头道。

周毅躬身道:“多谢大都督。”

周毅转头对众人道:“诸位将军,诸位大人。我们此刻怎可讨论攻与不攻的问题?眼下的情形,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即刻发起进攻,否则我们将被严寒饥饿困死在这里。所以,是否进攻是不需要讨论的事情不是么。其次,打仗就是要死人的。再好的战术,再优势的兵力,也不能保证不死人。所以死不死人也不是该讨论的问题。死多死少,也不是阻挡我们进攻的障碍。这也不应是我们眼下说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要考虑的是拿下信都,除此之外,不该被任何因素所干扰。”

众将微微点头,适才提及那些话题的几名将领面露羞愧之色。

周澈抚须点头,心中感叹:儿子终于是长大了,眼前的周毅不再是自已心目中那个承欢膝下的孩童了。他说话的神态和气度自信之极,令人欣慰。

“少将军所言极是。眼下我们当不惜一切代价攻下信都,所有人都当坚定信心,不可用别的什么原因和理由来动摇此目标。因为我们别无选择。”黄瑜大声道。

周毅拱拱手道:“目标不动摇之下,才能讨论战术问题。适才我听了大都督和诸位将军的讨论进攻之事,确实攻城颇为棘手。我想,信都城防坚固,四城皆有瓮城易守难攻。我们唯一可以利用的便是他们的守军兵马人数偏少,可以在兵马调动之中露出薄弱之处。所以,我的想法是,佯攻三处城门,以策应主攻之处。”

“什么?”

“佯攻三处城门?那岂不是成了全面进攻了?”

众人惊讶议论,有人皱眉摇头。

“听我细说。咱们后半夜动手,借着夜色派爆破小组爆破东南西三处城门。发起猛攻。对方必分兵守御。待其全力防守东南西三处,北城兵力空虚之时,以数千精锐爆破城门攻入。携手雷歼灭瓮城城墙之敌,爆破第二道城门入城。必能得手。只要进了城,敌军必乱。此城必克!”周毅沉声道。

众人沉吟思索。其实周毅这计划算不得什么高深之计,无非便是佯攻诱敌,调虎离山的突袭之计。但如能得手,确实可以快速破城。

周澈沉吟片刻,看向众人问道:“诸位觉得此策可行否?”

参军赵卓道:“大都督,此计可为。其神韵类同围三阙一之策。敌军就算知道是计,也必须调集兵马去防守,北城防御必然空虚。不过,主攻的兵马兵力不多,既要迅速突进,必将遭到猛烈反击,需要精锐兵将前往。若不能快速攻入城中,则其余三处佯攻兵马死伤必众。进城之后,恐也要遭遇围攻。领军之将当勇猛无畏,不能有半点退缩。”

“末将愿往。”黄瑜挺身而出道:“末将率三千兵马攻入城中,若不成功,提头来见。”

众将领闻言纷纷起身,表示愿领军主攻。

周澈目光投向周毅,缓缓道:“周毅,此计是你所言,你当前往。我命你率三千兵马突袭北城,你必须成功。否则,你不能活着来见我。”

周毅挺胸笑道:“大都督放心,我既提出这攻城之策,便定会成功。诸位将军,都莫要跟我抢。这差事,非我莫属。”

众将纷纷叫道:“大都督,少将军不可前往,太过危险。少将军还是留在大都督身边为好。”

周澈呵呵一笑,起身道:“诸位,我周澈之子,当身先士卒。他不成功,便死在战场上便是。此事就这么定了。诸位,即刻回营做好准备,三更时分,兵马就位,准备攻城。此战必须成功。周毅之计若不成,那便佯攻变强攻,不计代价拿下信都。都回去准备吧。”

众人齐声应诺,拱手退出,各自回营。

周毅站着没动,走向周澈,沉声道:“阿爷,可有什么话要交代儿子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