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二章 决战(五)(1 / 2)
双方最初的冲撞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但这并没有让两方兵马退却,他们也无法退却。
双方骑兵交错深入,迅速冲入对方阵型之中,形成大面积的混战。在一开始的相持之后,很快双方作战的特点和优劣便体现了出来。
对东府军骑兵而言,他们的优势是一眼便能看到的。其一,东府军装备有齐全的盔甲装备和利于骑战的武器。防护能力上比之魏军骑兵好了不少。东府军的装备已经基本制式化,全套锁子甲已经是精锐部队的标配。只有一些非主力兵马穿着的是悬挂式的插板护甲,以及纸甲。而制式化的甲胄对刀枪劈砍的防护力是毋庸置疑的。
魏军骑兵也有装备,但魏军骑兵习惯于穿更为灵活的皮甲,对甲胄不太适应。许多人甚至拒绝穿着甲胄,只穿轻便胡袍。这自然和他们的作战方式有关,他们需要的便是更为灵活自由的马背上的作战方式,甲胄会限制他们的行动。当然了,魏国这几年扩张虽快,实力增强迅速,但是一些基本的装备设施却还是跟不上供应。除了缴获的甲胄之外,其国内自身制造的甲胄寥寥,还没有到全面装备的地步。
东府军骑兵人手一支长枪,这也是东府军骑兵的标配武器。这在冲锋作战和混战之中占据巨大优势。长枪突刺冲锋,本就是最为实用有效的手段。面对大部分手持弯刀这种短兵器的魏军骑兵,自然有着绝对的长臂优势。所以在突进之时,东府军骑兵的长枪戳穿了无数的魏军骑兵,借着双方的惯性将对方身体贯穿,挑翻。
另一个作战的优势便是。东府军骑兵一般以小队配合突进。莫看冲锋队形散乱,但在平素的骑兵训练之中,特别注重相互间的配合作战。虽不能学习步兵的鸳鸯阵的小队兵种配合战法,但是秉承着三人成组,五人成列,十人成队的作战理念,他们很快便可组成一个个的战斗小组和队列。一个有序的战斗小组,互相协同配合的战斗力显然比无序要强大的多。更何况东府军骑兵练习武技多年,无论步骑兵拳脚兵刃都要专门的训练,比之魏军靠着悍勇之气的砍杀更有战斗力无疑。
当然,魏军骑兵也有其优势。首先便是其悍勇凶狠,心如猛虎。多年来,胡族对南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优势,他们的性格也多彪悍凶狠,视南人为羔羊。在心态上有一种优势。
其次,在作战上,魏军骑兵骑术精湛,操控马匹娴熟无比。可称是人马合一,心意相通。他们可以仅凭双腿的细微动作,便可操控马匹的行动。这是长期以来在马背上生活战斗所训练出来的。在这一点上,东府军骑兵显然不及。
在作战方式上,他们在马背上闪转腾挪窜高下低,可以做出各种花样动作,躲避对手的攻击,还可反击对手。除了一部分骑兵使用狼牙棒铁骨朵之外,大部分的骑兵只配备弯刀长弓,远射近搏,凶狠灵活。一旦被他们欺近身前,他们的优势便会变得很大。
另外,今日之战乃是魏军的生死之战,魏军兵马知道今日只能取胜不能失败,所以战斗意志极为坚强,抱着必死之心作战。这也是给他们的作战带来优势的地方。
只不过,今日的战局和以往魏军经历的任何战斗都不同。因为他们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对手,而是东府军。不但在装备和作战技能作战手段上优于他们的对手,更在意志品质和心理上完全不输他们。东府军这些年来堪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当年为北府军进行侧翼作战时起,东府军便缔造了一场又一场的不败神话。
面对秦人,面对百战百胜的慕容垂,面对桓玄的兵马,东府军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的洗礼,早已在气质上成为一支敢打敢拼敢于胜利的军队。李徽及时的军改,纠偏了依赖火器的缺点,重新建立的骑兵兵种更是以严格的训练而著名。
所以,此时此刻的东府军骑兵在战斗意志和作风上丝毫不输于任何对手。
更别说在装备和作战手段上,魏军骑兵即便能够欺近东府军骑兵,用弯刀进行劈砍。装备的防护力也保证了东府军的容错。一刀砍在血肉上和一刀砍在甲胄上那是截然不同的后果。魏军只能选择更为刁钻的方式对要害进行攻击以致命。但是在战场上,这是何等的难度?
魏军的身法和骑术在作战中固然很重要,但在混战之中其实作用不大。特别是面对东府军的协同作战的战法,在马背上如猴子一样的灵活或许能够躲过一支长枪的突刺,但你躲不过第二支第三支长枪的突刺。东府军骑兵也同样配备了长刀这样的短兵刃,被近身之后丢弃长枪以长刀搏杀同样是东府军骑兵的强项。
故而,在综合双方的作战特点和实力之后,东府军骑兵丝毫不输对手,甚至还占据了优势。这一点在实战中很快得到了证明。
双方队形交错,进入大规模的混战之时,东府军骑兵用了一炷香的时间便开始占据战场的主动。一柄柄长枪利用长度的优势刺中魏军骑兵的身体,将他们挑落马下。一小队一小队的骑兵以互相配合的方式清空身边之敌,突破对方松散的阵型。失去长枪的兵士长刀在手,护卫在长枪骑兵的两侧,同欺近的魏军骑兵进行互砍。战斗进行的血腥之极,但却颇有章法。
魏军也非没有亮点,拓跋烈率领的两千多骑兵配备了长柄狼牙棒和铁骨朵。这种兵器对于盔甲齐整的东府军有着极大的杀伤力。利用钝器的震击伤其内腑,即便盔甲齐整,防护力强悍,但面对钝器的打击,也是致命的。拓跋烈率领的两千精锐骑兵在战场上造成了东府军骑兵重大的伤亡。
双方骑兵鏖战大半个时辰,战局逐渐向着东府军倾斜。东府军骑兵以成排的长枪突进将战线向魏军一侧压缩。魏军骑兵缓慢后退,拼命抵挡。
魏军骑兵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拼命反扑,但东府军骑兵的阵型岿然不动。双方在交错的战场上留下了大量的尸体,互相展现了最为强硬的作战意志。但东府军的战线还是不断的向魏军方向压制前行,将魏军阵型一步步的向后压缩。
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骑兵作战,阵型一旦不能向前突进延展,而被迫后撤挤压成一团的时候,那将是致命的。已方骑兵无法施展,无法进攻,对方不断冲击之下,最终便是崩溃之局。
拓跋烈甚至已经情急之下下令,命后方骑兵以长弓射击,完全不顾交战区域已方兵马的性命,从而达到阻止对方推进的目的。但这种做法明显只能救急,只能短暂的维持战线的平衡。相反,这么做会大伤士气,谁也不敢向前搏杀,只会让对方更为轻易的向前推进。
拓跋烈叫停了这种做法,但他知道不能任由局面这么下去,他必须要想办法破局。在用狼牙棒将一名东府军骑兵的头盔砸的稀烂之后,拓跋烈目光投向了黑压压的骑兵拥挤的东府军后方。
在数百步之外,一杆巨大的血色旗帜迎风招展,上面斗大的李字随风飘扬。大旗之下,数百名骑兵簇拥着一名全副武装的男子。
拓跋烈虽不认识李徽,但他知道,那大旗下的人正是李徽。今日或许只有一个办法能够挽回局面,那便是击杀李徽,擒贼擒王。
对方显然没有什么防备心,居然突进到了数百步之外的距离。这个距离是极为危险的区域,李徽应该毫不自知。
拓跋烈迅速做了安排,他命手下将领率军在北侧战场位置发起突进,不计代价的发起猛攻。自已这率领两千精锐骑兵后撤,做出增援北侧战场的姿态。这么做是要给对方造成魏军骑兵全力从北侧集中突破的假象,以吸引对方相邻的骑兵往北靠拢,从而给自已这里谋得突进的机会。
他成功了。尽管东府军的阵型保持的不错,但是面对魏军于北侧百余步宽的战场区域的猛然强力突进,战线被往里推进。这迫得临近的东府军骑兵开始向北靠拢,进行围堵增援。
整体阵型的向北偏移,给了战场中心位置一个小小的空隙和突进的薄弱空间。拓跋烈立刻抓住了这个空间,大吼一声,率领两千精锐骑兵发起了进攻。
这两千精锐在冲锋之时先以长弓射击一轮,将薄弱的东府军骑兵的防线再一次的削弱。之后便在拓跋烈的率领下轰然冲撞了上去。
狼牙棒铁骨朵起落,为了对抗对方的长枪,拓跋烈的精锐骑兵动用了他们最拿手的手段,将带着尖利勾爪的绳索抛出,在长枪难及的范围内勾住对手,将对手拖下马来。
这突如其来的进攻奏效了。拓跋烈的骑兵杀出了一条血路,一路想着李徽所在的位置冲杀进去,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血迹斑斑的满地的尸体。
不到半炷香的时间,拓跋烈率领的两千骑兵突进一百五十余步,距离大旗所在的位置只有百余步远。周围东府军兵马迅速靠拢过来,进行围困拦阻。拓跋烈喝令兵马顶住,自已带着数百骑向前猛冲,直扑李徽所在的位置而来。
李徽在骑兵大战开始之后本想着冲到前方作战,但被李荣强力阻止。这种场合,他岂能让李徽冒险。李徽不欲他分心,便也带着亲卫骑兵在后方数百步外观战助威,并命人竖起大旗,让东府军骑兵知道自已就在战场之中以鼓舞士气。
没想到这大旗引来了拓跋烈率军的猛冲。眼见一名满脸虬须的魏军将领提着狼牙棒带着七八百名骑兵冲来,东府军骑兵上前拦阻都被他们纷纷斩杀落马,李徽知道,那必是冲着自已而来的。
见此情形,李徽抖动缰绳便欲率领亲卫骑兵迎击。斜刺里数百骑飞驰而至,马上银枪银盔将领威风凛凛英姿勃勃。刹那间,李徽差点看花了眼,以为是谢玄重生。
“主公,李大将军请主公急速后撤,这里交给我便是。”
来者是谢玩,他奉李荣之命脱离前方战场带着数百骑赶来保护李徽,因为他们看到了这支魏军骑兵的异动,知道他们冲着李徽而来的情形。李荣本想亲来,但北侧魏军冲击的厉害,他必须坐镇指挥调度稳住战线,避免发生战线崩溃的危险局面。所以让谢玩带人前来,保护李徽向后撤退。
李徽哈哈笑道:“李荣当我是纸糊的么?倒要我后撤?谢玩,不必担心我。你来的正好,你我一起御敌,让我看看你的本事。”
谢玩一愣,便听李徽大喝道:“大春大壮,还愣着作甚?还不带人上前迎战。”
大春大壮闻言大喜。两人早已经心痒难搔,这样的大战,他们不能参与,只能跟在李徽身边保护,手中大棒早已饥渴难耐。此刻得令,两人激动的嗷的一嗓子,抄起大铁棍子便带着数百亲卫骑兵迎击上去。
谢玩见状,只得拱手道:“主公在此莫动,谢玩去和和两位将军迎敌。”
李徽点头道:“多加小心,领头那厮看上去并非易与之辈。”
谢玩点头应诺,纵马而去。他带来的数百骑兵紧跟前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