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5章 永恒五十年!(1 / 2)

加入书签

永恒之地,黑铁峡谷。

一处巨大的露天军械作坊,终年被暗红色的烟尘与刺鼻的气味笼罩,铁锈的腥气、人类奴隶身上酸臭的汗味,以及若有若无、却始终萦绕不散的血腥气混杂在一起。

数万名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宋人奴隶,正佝偻着脊背,像蚂蚁一样在灼热的炼炉与铁砧间忙碌,布满老茧与新旧血泡的手,机械地挥舞着铁锤,锻造着一批批的军器!

啪!

一名膀大腰圆、梳着金钱鼠尾辫的金人士兵,狠狠将皮鞭抽在一名动作稍慢的老奴隶背上,顿时皮开肉绽,留下一道血痕。

“没吃饭吗,宋猪!快点!耽误了军械供应,老子把你们全丢去喂幽鬼!”

金人士兵唾沫横飞地咒骂着。

噗!

另一名金兵则狞笑着,一脚踹在附近另外一名老奴的后腰上,老奴猝不及防,踉跄着扑向旁边烧得通红的铁砧。

“嗤——”

一声令人牙酸的轻响,伴随着皮肉烧焦的气味,老奴的手臂瞬间被烫得滋滋冒油,剧痛让他浑身痉挛,却死死咬住嘴唇,只发出一声压抑的闷哼,连惨叫都不敢大声。

只因为,他的妻女还在金人设立的“洗衣院”里。

那地方名为洗衣,实则是供金人将士发泄兽欲的魔窟,就连北宋的皇室女眷尚且难逃凌辱,更何况他们这些寻常奴隶的家眷?

反抗,意味着亲人的惨死。

峡谷深处,一顶相对完好但依旧简陋的帐篷内,气氛与外面的喧嚣燥热截然不同,却更显压抑。

曾经的大宋官家赵佶,身着一件略显陈旧却依旧整洁的淡黄色便袍,正伏在一张粗糙的木案前,案上铺着一张微微发黄的皮卷。

他手中握着一支略显破旧但笔锋依旧锐利的狼毫笔,正凝神静气,不断地书写。

笔尖流淌出的瘦金体文字,银钩铁画,清峻凌厉,每一笔落下,都隐隐有微弱的光芒在字迹间流转,散发出一种令人意志消沉、心神瓦解的奇异波动。

这是他被迫为金人效力的事情——利用他独有的书画天赋,书写这些能削弱敌方战意的特殊文书。

“赵佶,动作快点,今天上面要你交出一百幅‘劝降书’……动作这么慢的话,估计到等到天黑才能够完成……本将可不愿意在你这儿呆这么久!”

一名身材肥硕如山,满脸横肉的金国武将,坐在那里如同一座肉山,厌恶地对着两人捂着自己的鼻子!

听到这话,旁边正在研墨的钦宗赵桓,双拳紧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知道,父亲每写下一个字,内心的屈辱便深一分,这些本应承载风雅与气节的字,如今却被迫成了助纣为虐的工具。

但是在看了一眼那一名肥胖的身影,感知到对方那属于“圣境”强者的气息,原本握紧的手又不由地松掉了……

就在这时,帐篷帘被粗暴地掀开。

一名金人小卒先是趾高气扬地扫了赵佶父子一眼,眼神中充满鄙夷,然后转向那一名武将,脸上瞬间堆满谄媚的笑容,躬身道。

“拓拓大人!有个小丫头片子,是这宋人皇帝的侄孙女,来年就满十二了。按规矩,该‘为大金贡献人口’了。最近前线跟幽鬼族厮杀,弟兄们折损不少,正好用她来犒劳三军,鼓舞士气。”

“哦?皇室血脉?那可是上等货色,自然得好好‘用’起来。”

脑满肠肥的金人武将闻言,戏谑地瞥了一眼脸色瞬间惨白的赵佶和赵桓,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狞笑:

“赵佶,你们父子听见没?你们该感谢大金的恩德!若不是我们护着,你们早就成了幽鬼的口粮了!”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轻蔑。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永恒之地都五十年了,你们这些宋人除了像猪狗一样拼命生崽子,连个像样的圣者都培养不出来,真是废物透顶!连给我们大金提鞋都不配!”

“你!”

赵桓目眦欲裂,猛地向前踏出一步,周身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灵力一阵波动。

“桓儿!”

赵佶急忙死死拉住儿子的手臂,声音干涩沙哑,带着无尽的悲凉与无力,“忍……忍一时风平浪静。他是圣境…………”

拓拓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发出一阵更加猖狂得意的大笑。

“哈哈哈!不愧是宋人帝王,还算是有一点自知之明!明日晌午之前,把人洗干净送到洗衣局去!”

说完,他重重地哼了一声,像驱赶苍蝇般挥了挥手。

然后晃动着肥胖的身躯,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帐篷。

“父亲!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

金朝武将刚走,赵桓积蓄的怒火终于爆发,他一拳狠狠砸在脚下的泥地上。

轰!

一声闷响,地面被他蕴含怒意的一拳砸出一个近一丈深的坑洞,飞溅的泥土将他身上那件本就洗得发白的袍子染得一片污浊。

“我们……我们曾是大宋的帝王!昔日也是执掌天下权柄!如今却连自己的血脉亲族都护不住,要眼睁睁看着她受辱……这……这比杀了我们还要难受!”

赵桓的声音带着哭腔,浑身颤抖。

“帝王……呵呵……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你我不过是金人砧板上的鱼肉,阶下之囚罢了。”

赵佶仰起头,仿佛透过破烂的帐篷望向虚无的天空,两行浑浊的老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滴落在陈旧龙袍的前襟上。

当年汴京沦陷,靖康之耻,我父子被掳北上,受尽屈辱……本以为已是极致,谁知天道轮回,在这永恒之地,竟要重蹈覆辙,甚至更甚往昔!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宋室?何薄于我父子?”

这帐篷中的两人,正是华夏历史上留下浓重悲剧色彩的徽钦二帝——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

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北宋灭亡。

他们两人连同数千宗室、妃嫔、朝臣被掳北上,经历了屈辱的牵羊礼,被封为带有极大侮辱性质的“昏德公”和“重昏侯”。

女眷们更是命运凄惨,多数沦入洗衣局等地方,受尽非人折磨,钦宗的朱皇后不堪受辱投水自尽……

“初被掳时,那些金人,碍于我们曾为帝王……虽为囚徒,倒也未敢过于苛刻,身边尚有人服侍起居……”

赵佶喃喃自语,眼神有些恍惚。

这位以书画技艺闻名后世的“才子皇帝”,甚至在那段被软禁的岁月里,还创作了上千首诗词,日子虽失去自由,却还算得上“惬意”。

然而,这一切都在他们降临到这“永恒之地”后彻底改变了。

按道理,他们身为华夏历史上的帝王,本应有机会以王者身份降临,携带部分臣子将士,占据一隅,拥有一席之地。

但,或许是因为他们“昏君”的名声在历史长河中过于显著,被永恒之地的规则判定归入了“好坏难评”阵营。

结果,降临此地时他们竟然依旧保持着被金国俘虏的状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