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往事(2 / 2)
幸好,向云争气,从小读书就是前几名,性格温良大方,长得也玲珑剔透,活脱脱的一个天然去雕饰的原生态美女。
林奕山曾经问过她,为什么一个山乡女孩会想要读金融工程专业。向云的回答也很朴素,她说她穷怕了,所以要读个离钱最近的专业。
林奕山听了那个回答,笑了,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跟自己目标一致的人。
说白了,都是穷怕了。
向云没有参与实际的股票操作,但是她理论基础好,学得扎实,看到林奕山这么喜欢金融专业,于是成为了他的义务讲师。
大学四年,林奕山相当于学了两门专业。
向云大学毕业后,就考上了褚悦父亲的研究生,成了褚国恒的得意门生。同时,她也通过褚国恒的介绍,进入了一方证券,成为了最年轻的实习生。从端茶倒水的小实习生到基金经理,别人要用十年走的路,向云用了五年就走完了。从实习生到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一路用实力说话,一路愈战愈勇。
因为向云,所以林奕山几乎是无缝衔接毕业即就业,虽然没有上过一天的班,但是几乎天天都泡在证券公司里。
那个时候,即便是校招中最好的金融专业的学生,也不会做财务报表,看不懂财务模型,更不懂盈利预测。而对于林奕山而言,都是小case,跟着向云学习,这些在耳濡目染之下,早就手到擒来。
林奕山在实际操作中建立起来的理念和体系,也都和向云有高度的相似,例如评判一家公司是否能够产生长期的现金流,一定要看它的商业模式是否健康;决定一家公司是否具有竞争壁垒,则要看它是否有稳定的现金流,从某种角度上看,细水长流可能比高增长更重要。好的商业模式和有效的高壁垒,都只是一家企业的安全边际,唯有合理或较低的估值,才是对这家企业安全边际的保护。
那个时候常常发生一些很有意思的事,几千只股票,两个人却尝尝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个标的,曾经有财经杂志风评说,奕山是最像基金经理的游资。
可是内行人看得更明白,同学会上,有人跟向云开玩笑说,奕山不仅是最像基金经理的游资,更是最像基金经理向云的游资。
开玩笑的人,就是沈在天,向云的同门师兄。
听玩笑的人,就有褚国恒,向云的如父之师。
时隔多年,褚国恒还记得当时向云的笑容,是那样的明朗清澈。
沈在天和向云,是他最得意的两个学生。一个已经是金融行业的翘楚,一个却已数年不知所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