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4章 规划的实际推手(1 / 2)

加入书签

王一笛对公司内的事情了解的并不多,只是知道陈锦年提出过智能车机的项目收购计划,所以她在听到项目的推进进度时,表现的格外惊讶。

“速度也太快了吧,我记得锦年提出项目计划的时候,好像是去年年底吧,这才几个月的时间。”

“几个月时间足够在业内形成迭代优势了,何况我们还不是从头开始研发的,靠着收购来的技术和半年的重点投入,卷死其他竞争者也在情理之中。”

万梓宁对于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早已经司空见惯了。

做新兴产业,押对风口是至关重要的。

大公司可以依靠体量拼内功玩弯道超车,但对于非一线的大厂,只能判断风口到来的时间,提前下注做先发优势,如果等蓝海市场变成红海的时候在入局,别说收回投入成本了,能保证不产生巨额亏损就已经是相当顶级的成本管理了。

王一笛微微颔首,“说的也对,时机确实很重要,锦年一直和我说,今年会是院线市场最好的一年,能上的片子一定要尽快上,只要片子质量可以,根本不用愁票房,一旦等到制片市场的信用崩塌,普通电影能不能回本就要看命了。”

“现在电影市场确实有问题,繁荣的有些过火了,内容供给根本无法匹配,而且娱乐传媒公司正在和影视制作公司快速分化,未来可能完全演变为相互独立的产业,你现在创办娱乐公司是对的,哪怕未来电影市场不景气,也能对冲风险,这边,咱们的车就在那里。”

万梓宁和王一笛边走边聊,穿过停车场的接送通道,进入公司给王一笛准备的商务车。

关上车门,王一笛将口罩帽子全部摘下来,递给兰姐,然后长长舒了一口气,瘫倒在座椅上。

“总算是要结束了,我现在知道锦年为什么不喜欢带队跑路演了,需要应付是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每天的行程都要过问,各地的关系都要维护,还要时刻注意主演们的发言,及时帮忙补充,防止被断章取义。”

路演团队里有专门的人负责后勤保证,可作为项目负责人,王一笛仍然不可避免的要投入巨大的精力,消耗巨大。

“知道你累,在坚持两天,回到深圳就结束了。”万梓宁安慰了一句,接着便询问起陈锦年的动向,“锦年呢,他怎么没和你在一起。”

“他正在剧组里录节目呢,即使不延期的话,也要到下个月的十几号。”

王一笛知道陈锦年和花少的签约时间,一共签了二十四天,但具体的要录多少天,别说王一笛了,恐怕连节目组的制片人都无法给出准确的数字,只能尽量保证如期杀青。

“对了,你问他干什么?”

“他昨晚给我发了条信息,问我有没有时间聊聊。”万梓宁拿起手机展示给王一笛看,“不过我昨天忙了一天,没抽出时间,再加上我也有事找他,所以只是回了一句见面谈。”

王一笛瞅了眼手机屏幕,随即想起来。

“哦,我知道了,他应该是找你聊旅游线路的事情,锦年参加的是旅游节目,最后一站设在在云南,他和我打电话的时候聊起过,打算找你和辉叔讨论一下行程安排,嗯,没错,应该就是因为这件事。”

“旅游?”

万梓宁面露疑惑,眉毛微微上扬,“我老家确实是云南的,可是我在上学前就离开云南了,期间一共回去过十几趟趟,加起来连两个月的时间都没有,找我聊也没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