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全家齐暖身(2 / 2)
腊八豆腐是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腊月初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称作为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放置在冬日暖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的时候摘取,一般可以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以跟肉类同炒、同炖。招待宾客时,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腊八豆,也是传统食品之一,有数百年历史。其以黄豆、花椒、盐为原料,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成品具有特殊的香味,异常鲜美,深受百姓喜爱。
有些地区的腊八节习俗是吃腊八饭。它是用八种以上的谷物干果,制作腊八饭,庆祝一年的辛勤劳动硕果,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传统的面食,流行于关中地区,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主的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还有的也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一些在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了。
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个节日,人们要吃腊八粥,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生活富足。
腊八粥,食材非常丰富,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还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消烦止渴等功效,可以说是养生的首选。
旧时,大户人家往往会熬制腊八粥,将粥施舍给穷人、乞丐、孤寡者,这既是果腹,也是对施舍者的一种功德。
早上,子君用大米,小米,玉米,红枣,花生,莲子,红豆,枸杞等熬制成腊八粥,配上小菜,香甜软糯易消化,好喝营养高,全家齐暖身。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