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章 简简单单的一餐(1 / 2)

加入书签

大年初三被称为“扔穷日”或者是“扫帚日”,有这样一种说法,初一、初二是不能扫地的,即使家里有鞭炮的碎片,或者其他的生活垃圾,也要放在院子里,不能轻易打扫。到了初三后,才可以打扫卫生,把家里的垃圾扫出去。按照以前的说法,初三是迎接财神的日子,需要把家里的垃圾扔掉,干干净净迎接财神的到来,同时把垃圾比喻成“穷”,扔垃圾就等于把穷也扔掉了,所以叫“扔穷日”。

正月初三俗称“谷子的生日”,一直流传于民间,在这天家家户户会祈年,且禁食米饭,不然来年会影响谷物收成。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赤代表红色,在五行中代表火,火有火爆之意,脾气火爆的狗自然就容易咬人了,而狗咬了人,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易有口舌之争,容易生气,所以今天最好不出门,免得招惹是非。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祭祀神明。

正月初三,在部分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烧了门神纸,各自寻生理”,在初三这天,早上起来后,就需要给去世的先人烧纸,寓意是什么呢?在以前过年是初一和初二,到了初三,基本上年就过完了,烧纸是告诉先人,年过完了,他们该回去了,所以就有了“烧了门神纸,各自寻生理”的说法。虽然有一定的不科学性质,但是,在部分地区,还存在着这样的习俗。

从秦汉开始,一些传统上就把正月初一这一天定为了“鸡日”,初二定为了“狗日”,初三定为了“猪日”,初四定为了“羊日”,初五定为了“牛日”,初六定为了“马日”,初七定为了“人日”。民间传说中,女娲创造万物之时,先创造了六畜,后才造的人类,因此把初一至初六定为了“六畜之日”。此后人们也就习惯了在初三这一天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预示这一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肥头大耳,主人家自然是更要高高兴兴地过大年了,寓意着好运。

正如民谣所说,自除夕到初二期间,人们需要守夜所以劳累,要养足精神,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这是以前古时候的做法,而现在已经不适合了,因为初三也要走亲戚,所以睡懒觉是不可能了。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