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新生活的希望与热爱(1 / 2)
自古以来就有“百节年为首”的说法,意思是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而在民间关于春节的说法和传说也比较多,其中女娲创造万物的传说就流传很广。
大年初七是人日节,又被称为人胜节、人庆节。这个已被渐渐淡忘的生日,是中国传统习俗人类生日。“人日节”到底从何而来呢?据古代民间的传说,女娲造人之初,从正月前六天起,分别造了鸡、狗、羊、猪、牛、马,而正月初七造出了人,故此每年的正月初七就被认定为“人的节日”。
关于人日在古代可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节日,据说早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庆祝人日的习俗了,而到了魏晋时期就开始重视起来了,唐朝的时候就更为重视了。
不管是店铺还是工厂,很多地方过了初五都开始陆续上工,在农村老家,每到初七老人就会唠叨“七不出,八不归”,那么这“七不出,八不归”究竟有何寓意,与正月初七又有啥关系?除此之外,正月初七还有啥讲究?
七不出,字面的意思是每月逢七不出门,而正月初七又是新年的第一个初七日,所以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际并非如此,也并不像字面意义那么简单。所谓七不出,就是指七样东西,而这七样东西就是关乎我们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很多人在外出务工时,要为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准备好这七件小事,这样你才能后顾无忧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八不归,字面的意思就是逢八不回家,那么真的是这个意思吗?其实并非如此。所谓八不归,是不做到八件事情是不能回家的,这八件事情就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因此老祖宗自古就教导我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现代的年轻人,心比较浮躁,因此家里老人会教导我们,如果做不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不可以回家的。
戴人胜,所谓人胜就是古代的汉族女子会用彩纸、金箔等材料剪裁出小人的形状,将其戴在头发上,寓意着头彩、吉祥,这也是庆祝人日节重要的仪式之一。
唐朝的时候官方对人日也很重视,每年到了人日,皇帝还会赐群臣彩缕人胜,并且还要和文武百官一起登高,然后大宴群臣。在当时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就是通过人日来预测一年的人口和国运如何。比如在人日这天是晴朗的好日子,就预示着这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并且国运昌盛。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番无所谓,心怀百忧复千虑。今日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正月初七登高望远,不但可以消灾避祸,同时也能展望未来,接下来的日子都红红火火。
另外要做的就是煎饼了,在人日这天摊煎饼吃目前很多地方依然保留这个习俗了,和平时摊煎饼不同,人日摊煎饼要在庭院里进行,这个也称之为“熏天”。而且摊好的煎饼里面还要放熟肉等,这也算是给人类生日的一种奖赏了,毕竟是生日,而且在以前难得吃几回肉。
吃鱼生主要是南方地区的习俗,目前在两广依然十分盛行,而在人日这天民间有“捞鱼生”的习俗。在捞鱼生的时候,大家伙围满一桌,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寓意着步步高升。
吃面条,从唐代诗人高适的诗句中,就不难看出在人日节当天,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如果你远在异地他乡,那么就一定要吃上一碗面,也称为“拉魂面”,寓意着人虽然漂泊在外,但是心依旧挂念着家乡,同时也是对家人的一种美好祝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