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全知”(1 / 2)
不过除了两人读过的这两本之外,李行空的手头还有一本《辩天地之本源》没有读过。
那利用反复成仙感应仙位的操作倒也不急,反正概念珠在自己的手里,什么时候修行都可以,先将手上的文献都读过也不迟。
相比于前两本手稿而言,这一本书的倾向反而有点不同。
前两者都是在讲创作人自己的修行方向和理论,以及如何在这个方向上走的更远,而这一本《辩天地之本源》却与之不同。
它通篇讲述的都是各种认知现实世界的方式。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感知器官探查,用神识摸索,利用逻辑工具推理,甚至于利用卜算方式猜测。
就如同一本工具书一般,整个洪荒几乎所有的认知方式,都被堆砌在了这一本书之中。
而作者的理念也很简单。
既然他没办法直接观测仙位,那便不如换一种办法。
将除了仙位之外的一切事物,都纳入自己的观测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让自己达到已知体系之中的“全知”
这样一来,在锚定了所有已知信息之后,那些未知因素带来的变动,便很有可能是仙位带来的影响。
不过这种方式也只能用很有可能来形容,毕竟知识是无尽的,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真的达到了全知。
那未知的因素可能是仙位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是某种未知的因素在作祟。
但相比起两眼一黑的到处乱撞而言,这已经是一种最好的观测办法了。
“得亏多看了一眼,这要是没看,那我可亏死了。”
李行空翻阅之后,也是不由得咂了咂舌,这一本手稿的内容对他而言,帮助不是一般的大。
能提出这种办法的修士绝对是天纵之才,而李行空,却绝对可以在这一套观测体系的基础之上,走出更关键的一步。
因为他是人仙。
提出这一办法的人,想要观测仙位变动,便只能走访整个洪荒,然后伺机观测每个新晋仙人成仙的过程。
虽然他已经控制了99.9%的因素,但因为人与人的不同,成就仙位的不同,他的每次观测都有着大量的变量不可调控。
这种因素的干扰之下,导致他想要找出其中的变化来,要花更久的时间。
更何况,看别人成仙毕竟只是看,而李行空,却可以自己亲自去一次次的感受这种状态。
也许这就是命运使然。
成就道仙的人追求道的纯粹,不能让杂乱概念影响自身,故而也没有择取概念,兼修他法的想法,
而成就灵仙的人,一身修为寄托于所采灵物之中,修为高低与灵物状态休戚与共,却也舍了修行向上的路。
只有人仙,孑然一身,光棍一个,想修什么概念就修,不想修了便舍去,活脱脱一个潇洒客。
但也因为人仙与概念的绑定程度不深,却也难登大雅之堂,只能成为一众仙中炮灰。
很少有人仙有这个修行研究的机会。
不过此刻想这些还为时尚早,李行空自己还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来呢,半场开什么香槟呢。
沉下心来,李行空将那一本《辩天地之本源》之中所提到的观测之法提上了日程,一一开始修行。
仙人的学习能力相当恐怖。
李行空只是闭目沉思的瞬间,他的身后便开始如同流水一般,张开了一道道眼睛。
每一轮眼睛之中映射出来的瞳孔都不尽相同,千奇百怪的眼睛,几乎要布满李行空身后的整片空间。
每一种眼睛,都是一种观测方式的具象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