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辰州符(2 / 2)
虽然是符,但它是用咒语以及尸油和尸虫共同炼制的。
确切的说,应该算是一种活符,一种毒。
只不过这个毒,杂糅了通灵的符咒以及巫蛊里的虫蛊之法。
一旦中招,符虫进入体内,虫动则咒行,那么受害人会陷入半僵状态,随后感觉浑身酸楚无力,头晕目眩,直至晕厥倒地。
与此同时,符虫形如弯钩,通灵的咒语会操控符虫沿血脉游走于全身,形成青紫色的血斑,最终它会来到人的六根周围,开始啃噬精魄。
倘若不及时救治,只需一天一夜的工夫,受害人的魂魄将会被符虫啃噬殆尽,彻底沦为供对方驱使的“活死人”。
而想要破解活尸符,除了驱除这些符虫外,更重要的是断掉符纸上的咒语。
考虑到我来苏城根本没带家伙事,于是便只好因地制宜,先暂时用佛事堂里所售卖的一些至阳之物,比如朱砂雄黄一类的东西将其研磨成粉末,一部分兑水服下,一部分则敷在耳后。
这样,至少可以通过这部分至阳之气暂时震慑住符虫,拖延下时间。
待刘承安把东西买回来后,我再做个法事,彻底解救骆紫嫣。
至于该做什么样的法事,这个在说明之前,我有必要说下活尸符的来历。
因为这个是我最担心的。
特别是今天上午我刚去了一趟赤阳山,恰巧在那里碰到了何首乌精。
这两者之间看似没有任何关联,可活尸符却让我忽然间意识到了什么,有种不祥的预感。
……
……
前面我说过,活尸符来源于辰州符。
辰州符的诞生,最初主要用于保护、镇守、驱逐或镇压邪恶势力。
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跟生存有关。
如果大家到过怀化地区的话,那里类似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风貌,必然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那里在古时候地理偏僻,交通闭塞,生存较为恶劣,缺少与外界的交流。
诗人屈原当年流放湘西时,在目睹当地居民酬神祈福、祛鬼消祸的景象后,便写下了《九歌》《九章》。
由此可见,当地在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就有了关于鬼神的信仰和仪式。
不过也正因为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才使得当地的巫师在慢慢吸收了外来的阴阳文化后,开始自我完善,不断发展。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一个师承于道门的外乡人,来到辰州后与当地巫傩文化的原住民喜结连理,在湘西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安了家。
婚后,二者相互扶持、相互影响,将各自的看家本领和特色之处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对方,就这样,在漫长的岁月中,彼此的知识、理念和在当地生存所积累的经验慢慢融合,最终孕育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子嗣”。
说的再通俗点,辰州符是一个典型的集百家之所长、融众技之所奇的地域特色文化体系。
这个体系可不局限于符箓,还包括民俗验方、蛊毒、咒语、手诀、步斗,甚至是道门水法、雷法,以及当地独有的巫傩文化和赶尸秘术。
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应该就是赶尸了。
往往赶尸匠因为常年和死人以及深山密林、江水险滩打交道的关系,所以都精通如何使用辰州符中的各种符咒用法。
而这个活尸符的来历,就是源自于赶尸这个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