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6章 归墟有路,渊月楼中(2 / 2)

加入书签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把苏城凶手死亡一事,跟1980年的这起鲛人案件联系起来的原因。”

“那这个鲛人,又跟什么渊月楼的东西,有什么关联?”

邵观易的回答虽然解了我一部分疑惑,但还有些我仍旧不解。

对此,邵观易没有立刻回答,反而又从公文包里,拿出了几张照片。

只不过照片上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尸体,反而是一块烟盒大小的令牌。

令牌呈不规则的八棱形,由于照片是黑白照,所以无法看清颜色。

不过令牌周边却镶着缠枝莲状的玉纹,看上去制作的很精致。

最关键的是,令牌正反面都有内容。

正面,是一轮被海浪遮住三分之一的圆月。

反面,则是一行阳刻的楷体字,而且是繁体:

海月既满,天珍自现。

归墟有路,渊月楼中。

看到这些文字,我不禁好奇,于是问邵观易这个令牌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邵观易则叹了声气:“就是在尸体送往923研究院的第二天夜里,同时随着这块令牌的出现,那具鲛人的尸体也随之消失不见了……”

“啊?消失了?不应该啊,按理说这种地方应该有周密的安保警卫才是。”

邵观易的回答让我相当困惑,我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然还有这种反转。

“你说的对,923研究院是早在建国之初就秘密成立的一家军属医学研究机构,主要负责防生物战和核辐射、疟疾、肺结核等方面的研究。这种地方的安保等级都是相当高的,不光有士兵荷枪实弹的站岗把守,而且四周还有各种电子警报系统以及监控。”

邵观易附和道:“而且在南海鲛人事件后,上头也作了重要批示,加派了人手,可以说把研究院里三层外三层都把手的严严实实,不允许任何不相干的人进入。可即便如此,还是百密一疏……”

“会不会是内部人员干的?”

“绝对不可能!内部人员都是饱经考验的战士,更何况在那个年代,各方面的审查都是相当严格的,谁还敢里应外合?更何况,动机呢?毕竟不是文物,没有理由的。”

我话音刚落,邵观易立刻做出了反驳。

仔细分析下的话,他说的不无道理。

但如果不是内部人干的,在如此周密的安保下,又有什么人会有这么大的本事,把尸体带出去呢?

还有留在现场的那块刻有“渊月楼”的令牌,对方为什么要刻意留下这东西?

想来想去,我始终想不通对方到底要做什么。

当然,不光是我想不通。

这个问题从1980年到现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所有相关人员至今都没有想明白。

“哎,在发现这块令牌后,我们819所联合各部门曾经秘密调查过,甚至还在发现鲛人尸体的周围海域进行过地毯式的搜索,包括海底,但一连好几年的搜索,最终却一无所获。”

邵观易语重心长的叹了声气。

但随后话锋一转,说道:“一直到三年后,也就是1983年的时候,怪事再次发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