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五十四章 王妃来了(1 / 2)

加入书签

金陵渡,城主府中。

躺在床上,半梦半醒的李坏,感觉无数将士从他身边掠过,奔向死亡之海。

就像那天在南海的大船上,被风玲珑打落深海之时的情形......

无数人在眼前死去。

第一次,他感觉到了恐惧。

这些人前赴后继,不畏生死,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改变了天地之间的规则和道理。

虽然身在战场,以为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当他真正面对上万人死在他的眼前,依旧给他难以承受的震撼。

只因他一直以为将在超脱这方世界,或者说他已经跳脱了一些规则和束缚。

于荒原上的两场大战,自己恍若一个局外人。

只是梦里的他,却有了新的认识。

只要一天还没有离开,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依旧行走在天空之下,荒原之上,在鲜血中行走,在死亡里穿行。

从前他愿意为金陵城死去,那是因为一些情感和责任,对书院对先生的信任,对皇帝老爷的情感。

可从皇帝老爷背叛了自己的道理,从先生离开烟雨湖的那一天起。

他的血渐冷,心已凉。

就像沸腾之后茶水,开始变凉,变冷,最后开始惘然,然后变得有些恍惚。

他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先生当年说的那句话:“圣人不救!”

天意如铁之下的万物,有着春夏秋冬,生老病死。

秩序更迭,为什么救?

他回到南疆,只是为了完成跟胡可可的承诺,与热血无关。

他再回金陵城,也只是想完成对皇帝老爷的承诺,无关热血。

此刻的他无比清醒,就像他可以在意皇宫里谁会坐上那张龙椅,也可以完全不在意。

天都不救,凭什么要我救你们?

便在这时,一道苍老的声音,开始在他的神海里响起。

那是师父老道士的声音。

那道苍老的声音,在他的神海上回响,也在天地间回荡,提醒他自幼修行的是道经,不是佛经,更不是儒家治国道理。

金陵渡前的将士在战斗,在拼命,在赴死。

就像百年前的老将军在坚持,便是死后也在蛮族神山上等待,等着他踏上神山,取回那把剑,将他埋葬。

世事变换,白云苍狗,总有一些坚持。

他看到大将军,看到很多人,看到那些死去,活着,那些了不起的人。

书院没了先生,于是有了李大路。

大路朝天,自有道理。

他看到了虎门关外的泥土,鬼见愁的断头路,看到了梅花谷里的大湖,看到了寒山寺前千级石阶上的青苔。

看到了书院的藏书楼,看到的栖凤湖和断龙山,看到了院长铁匠孙老头,还有唐天跟学会了铸剑的龙惊羽。

原来,凡人之力有时候也能改天换地。

就像时间之河,可以磨光岁月里的那些痕迹。

忽然,他第一次有了一种冲动,或者说感受到一种平凡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如此伟大。

就像皇城里的烟雨湖,此时的他,正漂浮在茫茫的湖面上,默默地感受着这一道人间的力量。

当此之下,他突然想到了书院的铁匠铺。

想到铁匠一直心心念念要铸造一把人间神剑,这是铁匠一生的愿望。

这一刻,他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想法,他要告诉铁匠,人间自有人间之剑,有一种比神剑更伟大的力量。

他决定回到书院时,把这个想法告诉铁匠。

想到这里,王贤很是欢喜。

比他在金陵渡前的战场上,在四大宗门的长老面前,身化魔王破境渡劫,还要欢喜。

于是,他醒来,睁开了眼睛。

......

睁开眼,入夜了。

听到不远处,花厅里有人在说话,王贤的眉头皱了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

洗漱之后,换了一件青色衣衫。

他很少穿青衣,以往不是黑色便是白色,皇帝老爷准备的那套铭黄色官服,他准备留着回皇城的时候,再穿。

不等他出门,就听到走廊上响起一阵脚步声。

来人明显不是自己要等的花满天,而是一脸兴奋的赵猛。

看着打开房门的王贤,赵猛快步上前,拱手笑道:“王爷,来客了,找你。”

赵猛只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便让王贤不得不去见客。

想了想,问了一句:“四座城门,没有大意吧?”

赵猛拍着胸口回道:“王爷放心。”

“嗯,你去吧!”

王贤也不啰唆,移步往城主府的花厅而去,心道四座城门封锁,谁能在这样一个夜里,来到金陵渡见自己?

来人究竟是谁?

唐十三?龙清梅?唐青玉......统统不可能。

倘若守卫城门的将士敢把这些女人放进来,他立刻就要问罪追责。

就在他踏进花厅的刹那,只见一声惊呼:“好一个镇南王爷,看看我是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