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七十二章 攀家井(2 / 2)

加入书签

第三步,施釉烧炼。

画好的瓷坯要进行施釉,进而满窑烧炼。

窑火的控制十分关键,烧制要严格按照古代的条件,温度不能高于1300度,时间大约在40小时。

第四步,就要换底做旧。

这是赝品生产的关键环节。

先要把瓷器的底部,用精密的仪器削下一块,再把真瓷片的落款嵌入其中,俗称“接老底”。

然后,用氢氟酸、中药或者红茶等液体浸泡瓷器,以去掉釉面表面的“贼光”。

第五步,也就更最后一步,那就

是包装销售。

把瓷器敲出裂痕,或者干脆打碎再重新粘在一起,用来制造历史沧桑感。

把做过旧的瓷器,装入陈旧的盒子中,增加可信度。

包装好的赝品,通过二道贩子倒卖流入各大古玩市场。

个别制假的人,为了将仿品推销出去,会编出所谓的高仿品。

蒙过拍卖行掌眼人的眼,以便拍出高价,引诱一些想以小博大的企业家大量购买。

于化风和朋友两人,当时在目睹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赝品,是如何制造出来之后。

二人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惊和打击。

因为二人都是专业的古董鉴定师,对景德镇心里是抱着诗意的幻想的。

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

在这一年,北宋皇帝宋真宗赵恒,把他的年号赐给了一个地方,因为那里精于制瓷。

皇帝把年号,赐给一个地方以表彰其在某个领域的特殊贡献。

这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个地方就叫“景德镇”。

从此,景德镇一夜成名,并且千年窑火不断,元青花、明清官窑瓷皆出自于此……

可是,千年之后的景德镇,已经走上了没落之路。

过去,景德镇都是以开陈出新,而始终保

持瓷界霸主地位。

而今天的景德镇,千年瓷都早已沦为造假之都

因为造假,景德镇失去了创新能力,没有创新,自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没有创新,景德镇的瓷器失去生命力。

因为造假,景德镇失去了陶瓷界的霸主地位。

佛山、潮州、淄博等地的陶瓷,所占的市场比例早已超过景德镇。

如今有身份有地位的体面人家,早就不用什么景德镇的瓷器,改用外国瓷器了。

因为造假,景德镇变得臭名昭著,粗枝滥造的假货遍地都是。

这些假货祸害国人不说,还流遍全世界,让天域人的诚信大打折扣……

总之,造假正在葬送景德镇。

如果宋真宗还在,一定不会把他尊贵的年号,赐予这个假货遍地的城市

于化风心痛的说了自己的这一段经历。

当年他怀着对景德镇的美好幻想,和朋友两个奔去了这个瓷都城市。

结果,所见所闻,让他的幻想直接破灭了。

听完于化风的讲述,众人半天没有说话。

似乎在于化风的真情实感的情绪渲染下,他们也感受到了于化风的不甘心和无奈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