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3章 考大学这事绝对不能等!(2 / 2)

加入书签

恢复高考的前两年,年龄和婚姻状况放得很宽,但到了80年代,这两方面对考生有了严格要求

——报考者年龄不能超过25岁,还要未婚。

而她虽然没超龄,却是个已婚者,身边杵着个人高马大的“拖油瓶”。

这“拖油瓶”话里话外还在暗戳戳的使绊子,一心想阻止自己考大学,只不过他不好、也不敢明着说出来罢了。

看着身边的“拖油瓶”,陆千樾一阵牙疼

——这货虽然颜值抗打,能力不凡,还会疼人,可也有碍事的时候哈。

幸好年龄和未婚规定要从后年(81年)才严格起来,她明年参加高考还来得及。

陆千樾穿来前,姥爷是退了休的中学校长,爸爸是大学教授,所以她对教育和高考制度比别人了解的多。

她很清楚地记得,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年,即1981年前,面对文革10年对教育造成的影响,那些相关政策和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执行的并不严格。

超过30岁,已经结婚的考生大有人在。

所以,她必须抓住明年这个机会,一举把高考拿下,否则有“拖油瓶”的存在,她一个已婚人士就要与考大学无缘了。

总不能等到2000年后,年龄和已婚限制取消了再考吧?

到那时候,她都40岁出头了,一个拖家带口的老阿姨,和那些朝气蓬勃的高中生坐在一起高考,岂不是会让人笑掉大牙。

再说了,从后年开始,高考就要实行预选制了,明年还只是在几个省份试点,秦省不在试点范围内。

她必须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省去预选的麻烦。

不然,又要预选又要高考的,她得浪费多少时间呀,她是带着使命穿来这个年代的,时间浪费不起。

当然了,这些话陆千樾不可能说出来,只能自己心中有数。

“樾儿,你一定要明年考大学,可不可以找所高中去插班复习一下”?

陆军长觉得,女儿如果能作为复习生参加高考,把握会更加大一些。

“爸,不用,我自己在家复习就行,别忘了,你女儿可是当年的学霸哦”。

陆千樾说这话不是吹牛。

不论在上一时空还是这一时空,她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是别人望尘莫及的。

关键是,她有底气。

她对1980年的高考试卷记忆犹新!

恢复高考后前三年实行的是分省命题,从80年开始直到1999年,实行的是全国统一命题。

所以明年的高考试卷和之前比有很多不同之处。

陆千樾穿书前备战高考时,因为80年高考试卷的特殊性,老师特地扒出来给他们详细讲解过。

还让他们反复练习过。

她清楚地记得,当年的语文试卷虽然在命题思路上依旧延续了1977年对基础能力的重视,但已经开始尝试融入更具思辨性的东西。

作文题“读《画蛋》有感”,要求考生根据达.芬奇学画鸡蛋的故事撰写读后感,侧重考试考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据说当时看到题目后,很多考生都懵了。

原因是教材未标注出处,导致部分考生误认为是本土故事,结果超过60%的考生简单归结为“勤奋出天才”,仅有少数的能结合观察方法展开论述。 ??

后来,这一作文题还成了中国当代高考的一道标志性题目。

基础知识考查方面,第7小题要求修改病句“通过这次劳动,使我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这道看似很简单的考题,却绊倒了很多人,仅45%的考生正确删除“使”字。

??阅读理解方面,现代文阅读选用徐迟的《地质之光》节选,分析“李四光的脚步在会议室里发出回声”的修辞手法时,标准答案要求答出“以声衬静”,但有的考生结合物理学原理论述却意外获得了加分。 ??

陆千樾还记得,语文试卷考懵了很多人,数学试卷有些题则很奇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