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4章 为药膳养生比赛做准备(2 / 2)

加入书签

李晓回得干脆:“约了下午三点到别墅,我已经派车去接了,司机刚出发,估摸着两点半左右能到。”

陈梦瑶:“oK,知道了。我会在别墅等着大家。”

陈梦瑶放下手机,心里踏实了不少。

新办公室安顿好了,团队也一步步补齐了关键岗位,一切都在朝着更有序的方向走。

她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温水,轻声说了句:“这才刚开始呢。”

紧接着,陈梦瑶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专注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她先是拿起将黄经理精心准备的那份药膳比赛方案和自己深思熟虑后拟定的方案逐字逐句地输入到电脑中,然后开始仔细地进行整合工作。

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报名表格也在她的精心设计下重新制作完成,每一页的最上方都预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用来填写各家药膳养生馆的名称,下方则是详细的报名信息栏,包括报名者的姓名、联系方式、准备展示的菜名,以及所需要的食材、药材和工具等等,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为了确保这次药膳养生比赛万无一失,陈梦瑶一点都没想偷懒。她知道,广市的药膳圈子虽然不大,但门道可不少,每一家馆子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和固定客群。要是漏掉哪家口碑好的,不仅影响比赛的专业性,还可能得罪人。

所以她二话不说,打开微信就给黄经理发了条消息:“黄经理啊,麻烦你把目前广市口碑比较好的药膳养生馆的名字都给我发过来吧,我这边得赶紧着手准备邀请函和报名表格呢。时间紧任务重,咱们可不能落下谁。”

消息刚发出去不到十分钟,黄经理的回复就跳了出来,速度之快让陈梦瑶忍不住笑了下。只见对话框里密密麻麻列了一大串名字,还附带了详细信息。

“好的,梦瑶。目前已知的有城西的‘百草居’,他们家主打草本植物入膳,菜单上光是能叫出名字的药材就有三十多种,顾客都说吃完浑身通透;南区的‘归真堂’走的是复古路线,所有药膳都按古法炮制,连锅具都是特制的陶罐,讲究原汁原味;

北区的‘灵韵轩’特别会搭配食材和药材,做的药膳不苦不腻,年轻人也爱吃;东郊的‘福寿坊’主打滋补系列,尤其是他们的‘十全大补汤’和‘人参炖鸡’,一到冬天就供不应求;城中的‘康泰居’环境好、服务到位,药膳种类多得像自助餐,适合家庭聚餐;

郊区的‘清心苑’风格偏清淡,主打养胃清火,很多上班族下班后专门开车去吃一顿;另外还有‘御膳房’‘养生缘’‘百味堂’‘益寿阁’‘健体坊’这些也都挺有名气的,各有特色。”

后面还跟着一长串地址、老板姓名和联系方式,甚至连每家店的主营方向和招牌菜都备注得清清楚楚。陈梦瑶看得直点头,心里一阵踏实——还好找了黄经理,这资源掌握得太全面了。

她立刻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把所有名字一个个敲进去,分类整理:区域、负责人、联系方式、特色菜品、是否连锁……一边录入一边在脑子里盘算着后续流程。等全部弄完,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

紧接着,她开始完善比赛方案。这次活动的核心目的很明确:弘扬传统中医养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药膳不只是“喝中药”,而是可以美味又健康的生活方式。比赛分三轮:初赛、复赛、决赛。地点定在云水轩,场地够大,设备齐全,还能现场直播。

时间安排也拉得明明白白:报名从明天开始,截止到下周五,整整七天;初赛是这个月27号和28号,27号比药膳汤品,28号比药膳菜肴;复赛安排在下个月5号和6号;决赛则是11号和12号,两天决出最终冠军。

奖品这块儿,陈梦瑶特意设计得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纪念意义。一等奖是三千块钱现金,外加一套定制紫砂炖盅——纯手工制作,限量款,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再加上三个月云水轩VIp资格,随便点单不用花钱,这对餐饮从业者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二等奖是两千元现金,再送一个养生食材大礼包,里面全是精选的枸杞、黄芪、当归、党参、红枣之类的干货,分量足,品质高,都是他们自己搭配好的。三等奖是一千元现金,配一本限量版《本草纲目》复刻本,古香古色,收藏价值高。

评委阵容更是重量级。国内着名中医食疗专家、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林文远亲自坐镇;甜品界的泰斗周婉仪也会到场,毕竟药膳点心也是重要环节;国家级营养师赵启明负责从科学角度打分。还有三位曾在国际药膳大赛拿过金奖的大厨:擅长岭南风味的苏志豪、精通川派麻辣药膳的李承恩、以江南精致点心闻名的沈秋月,个个都是行业标杆。

此外,还邀请了几位长期研究药膳文化的媒体人和评论家:《食养中国》主编吴明远、文化专栏作家方静、传统饮食学者陈立仁,保证赛事的专业性和传播深度。

媒体方面也不能马虎。她再次联系了《美食与生活》杂志,对方已经答应做专题报道;健康频道会派记者跟拍全程;本地电视台美食栏目也要来录制节目。更关键的是,三家主流直播平台——抖音、快手、b站——都已经确认派出团队进行实时直播,预计线上观看人数能破百万。

一切敲定后,陈梦瑶把完整的比赛方案和报名表格整理成pdF,发给了黄经理:“老黄,你看下有没有问题?没问题我就打印了。”

黄经理秒回:“行,我刚看完,逻辑清晰,细节到位,没毛病。报名表你也发我吧,我回头直接转发给那十几家养生馆的老板,顺便在行业群里推一下。网上报名链接我也帮你挂公众号和小程序,包在我身上。”

“太好了!”陈梦瑶松了口气,“有你帮忙真是省心多了。”

接下来就是邀请函的设计。她不想用那种千篇一律的模板,得有点仪式感。她琢磨了一下,给比赛定了个主题名字——“寻味本草·匠心传承”药膳争霸赛,既突出中医底蕴,又强调手艺价值。

她连夜做了几版邀请函设计图:主色调是沉稳的墨绿配金边,封面印着水墨风格的药材图案,内页简洁大方,写明赛事信息、时间地点、嘉宾名单和联系方式。评委和媒体的版本还特别加了一句:“诚邀您作为专业见证者,共襄盛举。”

设计图做好后,她第一时间发给黄经理:“你帮我看看,风格合适吗?要不要调整?”

十几分钟后,黄经理回了个大拇指表情:“完美,不用改。这质感一看就很高级,收信的人肯定觉得被重视了。”

陈梦瑶立马把文件转给了新锐印刷厂的周启明:“周哥,急用!明天必须拿到手,数量是五十份,评委、媒体、重点药膳馆各一份,剩下的后续补。”

周启明回得干脆:“小事!几张邀请函而已,我亲自盯着印。而且——免费!上次你给我们的订单已经让我们的工人忙碌不停,这点忙不算啥。”

“哎哟,太感谢了!”陈梦瑶笑出声,“那你可真是雪中送炭。”

挂了电话,她顺手把方案和报名表打印了几十份,整齐地装进文件夹。抬头一看墙上的钟,已经两点半了。

糟了!差点忘了——李晓约了今天下午面试武术馆和健身俱乐部的一批员工,包括收银员、招生助理、器材维护员、清洁工还有煮饭阿姨,人应该马上就到了。

她赶紧把机器人灵甄叫到身边:“灵甄,听好了,接下来这批面试的人交给你初步筛选。标准我都输进系统了:收银员要细心、会用poS机;招生助理得口齿清楚、有亲和力;器材维护员要有对各种健身器材和武术器材的构造熟悉,懂维修;清洁工年龄不限但必须踏实肯干;煮饭阿姨最好有做过大锅饭的经验,口味稳定。”

灵甄眼睛闪了闪,发出温和的电子音:“收到,主人。面部识别、语音分析、简历匹配功能已启动。我会根据行为举止、回答逻辑和情绪稳定性进行初筛,并标记出推荐人选。”

“聪明。”陈梦瑶点点头,“记住,别太死板,有些人看着紧张,但其实能力不错。”

“明白。人性化评估模块已开启。”

正说着,外面传来汽车的声音。李晓带着一群人进来了,新一轮考核人才又准备开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