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三一)(1 / 2)
第1057章 风沙下的玄山印记
戈壁的风裹着沙砾,像无数细针刮过脸颊,陈轩抬手挡在眉骨处,眯眼望向远处起伏的沙丘。正午的日头悬在头顶,把沙粒烤得发烫,踩在脚下能清晰感觉到热量顺着鞋底往上窜,连呼吸都带着股干燥的灼热感。
“陈先生,前面就是我说的那片‘鬼城’了,当地人都不敢靠近,说里面有风沙鬼缠人。”向导阿木勒住胯下的骆驼,粗粝的嗓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谨慎。他是个三十出头的西北汉子,皮肤晒得像老树皮,眼窝深陷,瞳孔是偏浅的栗色,据说是祖上有哈萨克族的血统。此刻他正指着前方一片隐约露出断壁残垣的区域,骆驼的鼻孔里喷出两道白气,不安地刨着蹄子。
苏晴从骆驼背上滑下来,拍了拍沾满沙尘的冲锋衣,举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镜头对准那片遗迹。“什么风沙鬼,多半是风穿过城墙缝隙的声音太吓人,被传得神乎其神。”她按下快门,“咔嚓”声在空旷的戈壁上格外清晰,“不过这地方看着确实年头不短,城墙的夯土层都快被风蚀成粉末了。”
小林跟在后面,扶了扶滑到鼻尖的墨镜,苦着脸道:“早知道戈壁这么熬人,我就该把办公室的空调拆过来。”他身上的防晒服拉链拉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截下巴,却还是觉得皮肤发紧,“陈轩,咱们确定坐标指的是这儿?我怎么看都像片普通的废墟。”
陈轩没说话,伸手摸向胸口——那里贴身放着青铜三目佩。从进入戈壁开始,这枚一直安安静静的古佩就没停过细微的震颤,像是在回应着什么。他抬头看向那片遗迹,目光扫过坍塌的城门、半埋在沙里的柱础,忽然顿住了。
“阿木,能不能靠近点?我看那面断墙有点不对劲。”
阿木犹豫了一下,还是拽着骆驼缰绳往前走了几步。离得近了,那面残存的土墙愈发清晰,墙面上布满了风蚀的沟壑,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苏晴正对着墙面拍照,忽然“咦”了一声:“你们看这儿,好像有图案。”
几人立刻围过去。苏晴指着墙面一处相对完整的区域,那里的夯土颜色比周围略深,隐约能看到几道模糊的刻痕。陈轩蹲下身,从背包里拿出毛刷和放大镜——这是他特意准备的清理工具,此刻正好派上用场。他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扫去表面的浮沙,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沉睡的岁月。
随着浮沙落下,刻痕渐渐显露出来。那不是常见的壁画或图腾,而是一个奇怪的符号:上方是三个呈三角排列的圆形,像是三只眼睛,下方是两道交叉的弧线,勾勒出山峦的轮廓。当最后一点沙尘被扫去时,陈轩胸口的青铜三目佩突然剧烈地发烫,他甚至能感觉到佩上那三只“眼睛”似乎亮了一下。
“这是……”苏晴瞪大了眼睛,下意识看向陈轩的胸口,“和你那枚玉佩上的图案好像!”
小林也凑过来,借着放大镜仔细看:“三个圆,?”
陈轩的手指轻轻拂过那些刻痕,指尖能摸到石头嵌入夯土的凹陷感。这符号的线条很古朴,没有多余的修饰,却透着一股莫名的庄重。他忽然想起在博物馆看到的那卷古籍残卷,上面提到玄山氏先祖曾“西出玉门,驻烽燧,守文脉”,难道这里就是当年玄山氏先祖停留过的地方?
“阿木,你知道这片遗迹是什么年代的吗?”陈轩抬头问。
阿木蹲在一旁,眼神里满是惊奇:“老一辈说这是汉代的烽燧城,以前是守边关的,后来风沙大了,城就被埋了。但没人说过墙上有这图案……我小时候来这边放羊,离得远远看过,从没敢靠近过。”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去年有群外人来这儿挖过,说是找什么‘宝贝’,后来被巡逻的警察赶走了。”
“外人?”陈轩心里一动,“什么样的外人?有没有说是什么地方来的?”
“都是戴着帽子和墨镜的,看着挺神秘,开的是越野车,车牌被挡着了。”阿木回忆道,“他们挖了两天,好像没找到什么,就走了。”
苏晴皱起眉:“该不会是盗墓的吧?咱们在古沉船那事儿上遇到的那些人,不也这样遮遮掩掩的?”
陈轩没说话,目光重新落回那面断墙。如果这里真的是玄山氏先祖的停留地,那会不会有其他留下的东西?他站起身,沿着断墙慢慢往前走,青铜三目佩的震颤始终没停,像是在给他指引方向。走了大约十几米,他停在一处坍塌得更厉害的墙角前——这里的沙堆比别处高,似乎是后来堆积起来的。
“小林,过来搭把手。”陈轩脱掉外套,露出里面的速干衣,“咱们把这儿的沙清一下,看看
小林虽然累得够呛,但一听说可能有发现,立刻来了精神,和陈轩一起用工兵铲往外铲沙。苏晴则拿着相机,一边拍照记录,一边留意周围的动静,阿木也主动过来帮忙,用手扒拉那些细小的沙粒。
太阳渐渐西斜,戈壁上的温度降得很快,风也比正午时更急了。几人忙得满头大汗,沙粒粘在脸上,又痒又涩。就在陈轩一铲子下去,碰到一块坚硬的东西时,他胸口的青铜三目佩突然发出一阵柔和的光晕——不是之前那种细微的发烫,而是实实在在的光芒,透过衣服隐约能看到。
“等一下!”陈轩立刻停下动作,小心翼翼地用手拨开周围的沙子。很快,一块青石板的边缘露了出来,石板上同样刻着图案,和墙上的符号一模一样,只是更清晰,三个圆形的“眼睛”里,似乎还嵌着什么东西。
“小心点,别把石板弄坏了。”苏晴凑过来,屏住了呼吸。
陈轩放慢动作,一点点清理石板周围的沙土。石板不大,大概有两个巴掌那么宽,厚度约有一掌。他试着用手撬动了一下,石板纹丝不动,似乎是固定在西嵌在里面。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小刻刀,轻轻插入缝隙,慢慢撬动。只听“咔哒”一声轻响,石板微微向上抬起了一点。陈轩和小林对视一眼,两人一起用力,将石板慢慢挪开。
石板个人弯腰进去。一股混杂着尘土和霉味的气息从洞口飘出来,带着岁月的陈旧感。陈轩从背包里拿出手电筒,按下开关,一道光柱射进洞里。
洞不深,大概两米多高,底部是平整的土面。光柱扫过,能看到洞壁上也有一些模糊的刻痕,角落里放着一个半埋在沙里的陶罐——陶罐是灰褐色的,表面有简单的绳纹,看起来像是汉代的器物。
“有东西!”小林压低声音,眼睛发亮。
陈轩深吸一口气,弯腰钻进洞里。洞底的沙土很松软,踩在上面能陷下去半只脚。他走到那个陶罐前,用手电筒仔细照了照——陶罐的封口用黏土封着,看起来没有被动过的痕迹。他小心翼翼地将陶罐抱起来,罐身很轻,里面似乎装着什么柔软的东西。
就在他抱起陶罐的瞬间,洞外突然传来阿木的喊声:“陈先生!小心!有车过来了!”
陈轩心里一紧,立刻抱着陶罐钻出洞口。只见远处的沙丘上出现了两辆越野车的影子,正朝着这边快速驶来,车后扬起长长的沙雾。
“是去年来的那些人吗?”苏晴紧张地问,手里的相机已经对准了那些车。
阿木眯着眼看了一会儿,脸色一变:“好像是!他们怎么又回来了?”
陈轩将陶罐递给小林,快速道:“把罐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装到背包里。苏晴,你用相机记录他们的车牌号,不管能不能拍到,先拍下来。阿木,咱们的骆驼呢?能不能立刻走?”
“骆驼在后面的沙坡下,能走!”阿木立刻点头。
小林已经用小刀撬开了陶罐的封口,里面果然装着几卷用丝绸包裹的东西。他飞快地将丝绸卷拿出来,塞进自己的防水背包里,又把空陶罐扔回洞里,用沙土埋了一半。
这时,那两辆越野车已经离得很近了,能看到车上的人正朝这边张望。陈轩一把抓起地上的外套,对几人说:“走!先离开这儿!”
几人立刻朝着骆驼的方向跑去。阿木跑得最快,率先解开骆驼的缰绳,扶着苏晴和小林先上了骆驼。陈轩最后一个跳上去,刚坐稳,就听到身后传来汽车刹车的声音,还有人喊:“站住!把东西留下!”
阿木一甩缰绳,骆驼发出一声嘶鸣,撒开蹄子朝着相反的方向跑去。风沙迎面吹来,陈轩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两辆车上下来了四五个人,都戴着墨镜和口罩,正朝着他们的方向追来。
“他们有车,咱们能甩掉吗?”小林紧紧抓着骆驼的鬃毛,声音里带着点慌乱。
阿木回头瞥了一眼,咬牙道:“放心!戈壁上的路我熟,他们的车在沙丘里跑不快!前面有片雅丹地貌,到了那儿,他们就追不上了!”
骆驼跑得很快,蹄子踩在沙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身后的越野车果然因为沙丘的阻碍,速度慢了下来,只能远远地跟在后面。陈轩摸了摸胸口的青铜三目佩,那里的光晕已经褪去,但震颤还在继续,像是在为他们的逃离而不安。
他看向小林怀里的背包,那里装着从陶罐里取出的丝绸卷。那里面会是什么?是玄山氏先祖留下的鉴宝心得,还是其他重要的东西?而那些追来的人,又是冲着什么来的?是这片玄山氏的遗迹,还是罐子里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