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5章 名声鹊起(1 / 2)

加入书签

滨海市的初夏,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陈轩站在“雅集轩”古玩店的二楼窗前,指尖轻轻摩挲着掌心的青铜三目佩——这枚伴随他一路走来的古物,此刻正散发着微弱的暖意,像是在回应着楼下此起彼伏的人声。

“陈老师,您可算来了!”店主张老板一路小跑上楼,脸上堆着既激动又夹杂着些许忐忑的笑容,“您看楼下,都是冲着您来的藏家,还有好几家媒体的记者,说要采访咱们‘民间文物守护者’呢!”

陈轩顺着他的目光向下望去,只见古玩店门口的小广场上,早已挤满了人。有提着木盒、小心翼翼护着藏品的老者,有举着摄像机、四处寻找采访角度的记者,还有不少闻讯赶来的市民,踮着脚尖想一睹这位近来声名大噪的鉴宝师的风采。他不禁想起半年前,自己还只是个在潘家园闲逛、凭借“天眼”能力偶尔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而现在,“陈轩”这个名字,已经成了滨海市古玩圈里“公正”与“专业”的代名词。

这一切的转变,要从三个月前那起“明清瓷器走私案”说起。

当时,苏晴在一次跟随摄影团队采风时,意外拍到了一组照片——深夜的码头,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正将一个个木箱搬上一艘外籍货轮,木箱的缝隙中,隐约露出了一抹熟悉的青花色。凭借着职业敏感,苏晴觉得事有蹊跷,立刻将照片发给了陈轩。陈轩看到照片的瞬间,青铜三目佩突然剧烈发热,天眼不自觉地开启,照片中那些模糊的青花图案在他眼中变得清晰起来——那是典型的明代永乐年间青花缠枝莲纹的样式,而且绝非普通仿品。

“这些东西不对劲,很可能是走私的文物。”陈轩第一时间联系了小林,让他利用拍卖行的资源,查询近期是否有大型的明清瓷器藏品流出。小林通宵达旦地翻阅资料,终于在一份不起眼的黑市交易记录中,发现了线索:一个代号为“秃鹫”的走私团伙,近期一直在收购明清官窑瓷器,据说要运往海外进行拍卖。

三人立刻组成临时调查组,苏晴负责跟踪拍摄,收集证据;小林利用人脉周旋于各个古玩市场和拍卖行,打探“秃鹫”的行踪;而陈轩则凭借鉴宝能力,识别出了好几件被“秃鹫”团伙伪装成普通工艺品的文物,为警方提供了关键的鉴定报告。

最惊险的一次,陈轩和苏晴伪装成买家,潜入了“秃鹫”团伙设在郊区的一个仓库。仓库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物,从青铜器到书画,从陶瓷到玉器,琳琅满目,每一件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却也沾染上了非法交易的污浊。陈轩一边用天眼快速记录着文物的信息,一边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守卫。就在他们即将离开时,团伙的头目突然带着一群人返回仓库,陈轩临危不乱,假装与苏晴因“价格问题”发生争执,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才得以惊险脱身。

随后,他们将收集到的所有证据和鉴定报告交给了警方。警方根据线索,迅速展开行动,不仅成功捣毁了“秃鹫”团伙的走私网络,追回了上百件珍贵文物,还顺藤摸瓜,打掉了一个长期为走私团伙提供“洗白”服务的文物造假窝点。这起案件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陈轩、苏晴和小林的名字,也随着那些被追回的文物一起,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自那以后,来找陈轩鉴宝的人络绎不绝。有普通的藏家,希望他能鉴别家传宝物的真伪;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邀请他协助鉴定征集的文物;甚至还有一些曾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古玩商,也因为敬佩他的正直,主动向他提供黑市的线索。

“陈老师,这位是市文物局的李局长,他特意过来想和您聊聊。”张老板的声音将陈轩的思绪拉回现实。

陈轩转身,看到一位穿着中山装、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正微笑着向他走来。“陈先生,久仰大名。”李局长主动伸出手,“你为滨海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做了太多实事,尤其是上次的走私案,追回的那些文物,每一件都是国家的瑰宝啊!”

“李局长过奖了,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陈轩握住他的手,诚恳地说,“守护文物,本来就不是某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