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即惊喜又狂躁的达素(1 / 2)
金夏两岛,周边海域,日头正高,酣战死战正当时。
明郑军团,福建清军,大几万精锐之师,四个大方向,彻底打疯了,杀疯了。
围头湾海域,围头湾里面。
明郑主将,辅明侯林察,前后投入了三波水师,总计五个镇,六千多兵将,算是投入了全部身家。
福建清军,总督李率泰,前后也投入了三波水师,总兵力接近七千,超过了一半的兵力。
明郑这边,船坚炮利,尤其是林察的水师左军,战斗力最强,投入的最晚,是生力军。
清军这边,主力是闽浙水师联军,大部分都是新战船,火力也不差,人数也占据一点点优势。
不过,交战的时间越长,林察这边的优势就越大,已经开始把海湾里的清军,杀的节节败退。
围头湾外海海域。
明郑这边,是建平侯郑泰派遣的的三个镇,总兵力三千多兵将。
这三个镇,先是在料罗湾,击败了清将戴亮的小舰队。
之后,再沿着大金门的外海北上,追击戴亮的败军,来到了围头湾外海。
迫不得已,惊恐万分的总督李率泰,只能搏命了。
立即下令,新任的福建提督常进功,带着3千水师,去拦截抵挡,突击上来的郑军水师。
这个小战场,常进功的水师,汇合了戴亮的残部后,在兵力上,明显占据一些优势。
不过,这时候,李总督手里的督标营,也就剩下1500人。
这个老贼头,老奸巨猾,再也不敢动了。
他要留一点点兵力,用于保命跑路,即便是围头湾里面,处在明显的颓势。
海门岛海域。
清军这边,主将是海澄公黄悟,前后投入了两波水师,总计五千兵将。
第一波,是参将郑纯,游击苏亮,投入两千兵力。
第二波,是副将苏明,游击郑元恺,这一波更狠,直接投入了三千。
最后,老贼头手里,也就是剩下一千多精锐本部,怎么也舍不得投入了,他页要留些底牌。
明郑这边,就比较惨了。
第一波投入三个镇,闽安侯周瑞,宁远将军陈文达,正兵镇韩英,总兵力也是三千多人。
可惜,这些明军,先后两次,被黄悟的大军吃掉了,死的死,逃的逃,估计剩下没多少。
猛将陈文达,身负重伤,被弟弟和亲信,丢下海,合力浮水逃走。
大将韩英,战船搁浅,被七八百鞑子围攻,生死不明。
猛将周瑞,最悲剧了,被亲信丢下海,又被苏明用渔网捞上船,直接被生俘了。
当然了,黄悟这边,也死伤了好几个大将,最后剩余的兵力,也就三千多人。
这时候,延平王已经下令了,援剿左右两镇,黄昌和杨元,率部西进,迎战苏明的水师。
同时,为了确保打赢这一战,能干死大叛贼黄悟。
延平王还下令,最精锐的右武卫,猛将周全斌,带着一千五百人,从鼓浪屿杀进海门岛。
石湖礁内海湾。
清军这边,主将赖塔,狠人老武夫一个,直接选择一波流战术。
他麾下,就五千兵将,一次性就投入了四千。
组成五个小船队,冲杀对面的小岛,准备一举突破海湾,登陆海滩。
老女真赖塔,最后剩余的一千人,也都在准备就绪,可随时冲上去补刀。
明郑这边,就比较麻烦了,被压着打,都快顶不住了。
驻守石湖礁的大将,是水师前军吴豫,兵力也是一千多。
好在一点,驻守上面浔尾的,是后冲镇黄昭,亲自带着六七百兵将,冲下来增援了。
这时候,海湾内的水位,下降严重,战船难于移动。
陈辉的水师,还是拼命往上赶,希望能冲上去,及时增援吴豫的苦战。
同时,延平王,也派出了更多的援兵。
前提督左右镇,核心大将黄廷,带着三千精锐,已经从鼓浪屿出发了,准备绝杀内海的清狗子。
当然了,延平王派出了援兵,清军也没有闲着。
一直按兵不动的靖南王,行动了,也下令出兵了,一千绿营兵,一千满蒙精兵。
这个老贼头,就是打着占便宜的想法,趁着赖塔打开了局面,想冲上去抢战功人头。
同时,也想用出兵两千的举动,封堵达素的嘴巴,以免被人弹劾,惨遭不白之冤。
当然了,他手中的五千本部精锐,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动的,死死攥在手心,生怕沦为别人的炮灰。
同安湾方向海域。
这个地方,明郑这边,算是最惨烈的。
清军这边,主将吴沙,麾下的六千多兵马,全部冲杀下来了。
第一波,施琅的大将,陈埙和郑文星,一千兵力。
第二波,施琅的大将,侄子施韬和游击陈贞,兵力也是一千。
第三波,施琅亲自上阵冲杀,带着一千多本部和少量的绿营杂兵,一起冲杀下来。
第四波,就是最后的兵力,吴沙的一千满蒙,一千多绿营杂兵。
明郑这边,前后冲上来,三个兵镇,三四千兵将。
忠匡伯张进,援剿后镇张志,全部阵亡,首级也成了清军争抢的战功。
麾下将校,郭义爆仓阵亡,蔡禄重伤,被蔡三丢下大海,浮水逃亡。
其他的将士,也是差不多,全部打散了,死的死,跑的跑,溃不成军。
最后一个兵镇,宣毅后镇吴豪,面对施琅和林副将的联合围剿,也怕是凶多吉少。
当然了,施琅这边,也是伤亡惨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