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8章(2 / 2)

加入书签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讥诮:“吕布此人,勇则勇矣,然无深谋,更缺远略,且猜忌心重。但即便如此浅显之局面,他岂能看不出来?他若应我之请,出兵东向,威胁青州,其身后西线必然空虚。李傕、郭汜之辈,岂会放过这天赐良机?必引兵东进,直捣其后方!届时,吕布便是腹背受敌,老巢难保。这等赔本买卖,除非吕布蠢不可及,否则绝计不会做的。”

沮授微微颔首,显然也虑及于此:“子远所见透彻。如此说来,吕布应允出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非但微乎其微,”许攸肯定道,“他即便为钱粮官爵所动,口头应承,也必是虚与委蛇,绝不会真派一兵一卒越境而来。我此去,最多是为明公结一虚盟,空耗些钱帛礼物罢了。于大局,难有实质助益。”

田丰听完,沉默片刻,重重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愤懑之色:“如此说来,明公此策,岂非……岂非徒劳?”他性子刚直,几乎要脱口而出“失策”二字,终是忍住。

“话虽如此,实则还有一计可行。”许攸如此言说。话一出口,沮、田二人当即看去,与许攸对上眼神。

“子远但有计策,不妨直言。”

“依明公本意,使吕布出并州跨冀州往青州,以拒刘玄德,长线作战,决不可行。但若非使吕布出兵,可令其走东南一线,过河内往颍川,去战曹操。曹操本就势弱,其势不敌明公,更兼豫州败于孔伷,恐难敌吕布之兵。”

“刘德然自豫州而回,沛国之地多半为其所占,其于彼处必有驻军。颍川曹操为其盟友,尚可牵制孔伷残部。若吕布南下攻曹,则曹操无暇顾及孔伷。届时孔伷若伺机收复失地,更有袁公路在汝南虎视眈眈。刘彦所留之军驻扎飞地,难以久持,早晚必退。此计虽于青冀之局无甚助益,但也算不负明公之命。”

沮授听了许攸所言,颇觉有些道理,然而细细思索下来,却又不对。他抬头去看许攸,只见许攸面上带笑,显然早看出沮授所虑。

“公与兄所虑,攸岂能不知?”许攸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在这寂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分明,“河内太守王匡!此人与明公之旧怨,天下皆知。昔年关东联军讨董,王匡亦是一镇诸侯,曾与明公同列。然自董卓伏诛,刘备携弘农王刘辩,明公携陈留王刘协,各自立为皇帝。两帝并立,局势骤变。明公自长安,携陈留王与百官东归,途经河内,王匡设伏拦截,欲行不轨!此仇此恨,明公虽未日日挂于嘴边,然早已刻骨铭心。那王匡亦非蠢人,自知已彻底开罪我冀州,故死死攥住河内、河南尹这片焦土,厉兵秣马,对我冀州方向严防死守。”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嘲讽:“吕布若大张旗鼓,打出策应我冀州、经河内攻颍川的旗号,无异于明白告诉王匡:‘吾乃袁本初之援兵也!’王匡闻之,岂会大开方便之门?只怕立时便会紧闭关卡,甚至出兵袭扰吕布粮道!届时,吕布未至颍川,先与王匡在河内烂泥潭里打得不可开交,还谈何奇袭曹操?此计,确如公与所虑,看似可行,实则第一步便难如登天,几近于空中楼阁。”

沮授眉头紧锁,田丰亦面色凝重。许攸所言,正是他们心中最大的顾虑。王匡这颗钉子,卡在了通往颍川的咽喉要道上,且与冀州势同水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