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大明永乐第一届书法比赛,正式开始(1 / 2)
朱棣想着,自己刚刚可是在陈兄弟面前夸下海口,说放眼整个大明,再也没有人会比自己更受人欢迎了。
结果打脸来的这样快。
若是自己这一次出糗,不知道会被陈兄弟这家伙笑多久。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番情绪,转身迈着步子朝着讲台走去。
朱红的演讲台阶下,锦衣卫的甲胄泛着冷光,原本屏声静气的人群里,忽然飘起细碎的声响,像风吹过枯草丛般窸窸窣窣。
朱棣正沿着台阶缓步上行,玄色龙纹朝服的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扫过石阶,每一步都踩得沉稳。
既不急促也不拖沓,仿佛脚下不是木质台阶,而是金銮殿的丹陛。
他眉目深邃,鼻梁高挺,下颌线绷得紧实,明明没什么凌厉的动作,却让人不敢直视。
“这就是永乐爷?”
直到有人先压低了声音,打破了这份压抑的安静。
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悄悄扯了扯身边人的袖子,眼睛却没离开朱棣的身影,
“先前听人说他生得青面獠牙,能一口吞了三岁娃,哪成想……倒比县太爷还气派几分。”
“可不是嘛!”
旁边的壮汉赶紧捂住嘴,声音压得更低,
“建文那时候,村里老人都嘱咐娃别夜里哭,说永乐帝专抓爱哭的娃,现在瞧着,陛下这模样,倒像能护着咱们的。”
“别瞎叨叨!”
站在前排的老者慌忙摆手,指尖都在颤,
“没瞧见锦衣卫的刀吗?一会儿陛下站定了,该不该跪都得听动静,咱们这些泥腿子,别惹祸!”
“我管它跪不跪呢!”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也站在演讲台下参加着比赛,眼睛亮得像揣了星星,
“能亲眼见着真龙天子,回去跟村东头的二柱说,我能吹一辈子!”
朱棣依旧沿着台阶向上走,步伐不快不慢,龙靴踏在台阶上的声音,在这满是窃窃私语的场子里,竟显得格外清晰。
台下再没别的声响,没有掌声,也没有喧哗。
只有那些压得极低的碎话。
直到朱棣走到了演讲台中央,也是如此。
什么情况?
朱棣面对这种场景,有一些不自信了。
当然不自信里面,尴尬占了大多数。
演讲台下的人,虽然不全是仕途当中的人,但应该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应该知道见到皇帝之后不对反应。
这种寂静的场景是怎么回事?
难不成不给我这个皇帝面子?
狂妄!
演讲台下的寂静,情有可原。
不要说台下的民间读书人,哪怕是前来参加书法大赛的仕途官员,大多也都是一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几面。
如今,见到了这个帝国权力最巅峰的一个人,台下的众人一时间,全部被震撼在了原地,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是好。
最终,还是一位前来参赛的正五品官员率先回过神来,‘啪~啪~啪~~’的鼓起了掌。
在他的带动下,演讲台下的众人纷纷铆足了劲鼓掌。
瞬间,演讲台下掌声雷动。
朱棣听着台下雷动的掌声,满意的朝着最先鼓掌的人望去。
用孺子可教也的神色,点了点头。
那边的人都感觉永乐帝此举正在看着他们,顿时鼓掌的更加卖力了。
手都拍的没了知觉。
陈兄弟,怎么样自己的人气还算高吧!
朱棣听着陈羽的说法,在演讲台上并没有一上来就说话,而是享受了几秒的掌声之后。
这才伸出手止住了演讲台下的雷动掌声。
场间的窃窃私语像被无形的手掐断,连风吹过旌旗的声响都弱了几分。
朱棣站在演讲台中央,玄色龙袍垂落的褶皱里似裹着无尽威仪。
他缓缓抬眼,目光扫过台下,低沉的嗓音便如洪钟般撞在每个人心头:
“各位,朕乃大明皇帝,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们相遇。”
话音刚落,一股无形的压迫感便漫过全场。
有一个官员最先受不住,腿肚子一软,“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
头颅紧紧贴着地面,颤声高呼:
“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一跪像带了头,其余官员无论品级高低,皆慌得手脚发软,纷纷屈膝跪地,呼喊声此起彼伏。
台下的民间读书人更是惶恐,他们虽未在朝为官,却深知天子威仪的分量,先前还能悄悄议论几句,此刻见官员们尽数跪拜,哪里还敢迟疑。
有人甚至没站稳,踉跄着跪倒在地,袍角沾了尘土也顾不上拂,只跟着一同叩拜,声音里满是敬畏。
“免礼,都起来吧。”
朱棣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气度。
众人这才敢缓缓起身,动作整齐得像是被无形的线牵引着,有人悄悄揉了揉发麻的膝盖,却连头都不敢抬。
这场景与先前陈羽演讲时截然不同。那时即便安静,也藏着几分百姓对新知的好奇与松弛。
可此刻,演讲台下竟连一丝呼吸声都似被掐住。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目光紧紧锁在台上的身影上。
连衣角都不敢随意晃动,仿佛稍有不慎,便会惊扰了这位真龙天子。
朱棣扫视一圈众人,和演讲台的陈羽对视一眼,微微一笑。
仿佛是在说:陈兄弟,看老哥我的演讲节奏把控的还行吧?
朱棣拿出手中陈羽为他准备的演讲稿,清了清嗓子念道: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呃……,在今日……大明永乐第一届书法比赛正式开始,在这个举国欢庆……”
朱棣念了几句之后,心中汗颜。
什么玩意?
陈兄弟你这家伙给我准备的是什么演讲稿!
净说一些奇怪的话也就算了,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
这个符号自己好像在永乐月刊上面的某处板块见到过,好像是标点符号。
可是自己没有学习过什么是标点符号,完全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朱棣扫了一眼,大致清楚了演讲稿上面的内容,随后将演讲稿收起,放入袖口,打算来一个脱稿演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