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章 全是技巧 没有感情(2 / 2)

加入书签

上一刻兴高采烈,下一刻乐极生悲,很受观众欢迎的反转。

可惜的是,全是技巧,没有感情。”

摄影机后面的祥瑞,脸一下子就白了。

陈一鸣的马屁直接拍到了马蹄子上,一番客套反倒事与愿违,他心目中最理想的男二号,正在离他远去。

而且更令他尴尬的是,剧情本身还真就是这么设计的。

传令二人组,一个木讷呆板,一个欢快跳脱。

他之所以特别中意段一宁出演参谋的角色,正是因为看过后者在军旅剧《突击队》中的精彩表演。

在那部电视剧里,段一宁塑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特种部队军官。

平日里嘻嘻哈哈嬉皮笑脸,像是热闹的池塘。

任务中不苟言笑沉毅果敢,像是幽暗的深海。

陈一鸣要的,就是那部剧里的前半个段一宁。

《1951》全片都缺少直观的战斗,主角就是不停地走路,一半时长更是只有两个人出镜。

不多些台词电影会非常沉闷,这终究是一部商业电影,可看性才是

既然

相应的,分担演技、台词、看点的就只能是同行的另一个角色,也就是段一宁饰演的参谋。

所以段一宁其实没说错,这个角色怎么演,其实是一个技术问题,并不过多涉及表演艺术的范畴。

这事儿吧,心照不宣最好,摆上台面说开了就很不好听。

你把一个戏疯子拉过来,给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年轻做工具人?

如果是前世那些为了钱甘愿给流量作配的“戏骨”也就罢了,问题是人家段一宁不是那种人。

如果真是,他也不会一直窝在军艺团里演话剧了。

陈一鸣犯难了,他是真想段一宁能来演《1951》,但也确实拿不出更好的理由说服他。

人家考一百分,是因为卷子只有一百分。

普通学生当然很开心,但段一宁不是普通学生,是IMO金牌选手。

陈一鸣的行为,就好比前世看过的某部黑科技网文的情节,逼着拿了菲尔兹奖的主角参加最强大脑综艺。

凡是这么干的,非蠢即坏。

陈一鸣作为导演,当然不能被演员给问住。

他尽量假装轻描淡写地怼了回去,“段老师说的没错,这部电影确实是走的技术路线,一镜到底极致炫技。

你得承认,同样是半岛战争题材,这样拍更有噱头,更能吸引人进影院,也更能引发讨论。

这就足够了嘛,观众不反感,感兴趣的还愿意多刷几遍,哪怕找剪辑点也是一种乐趣不是吗。

在我的设想里,这是一部不是纪录片的纪录片,你和你的同伴,用2个小时的行程带领观众重温一段尘封60年的故事。

不渲染情怀,不散播价值,不宣讲态度,只传递信息。

所以里面的角色不需要艺术感染力画蛇添足!

你们是工具人演员,我是工具人导演,都一样。”

段一宁说你设想的角色没深度、不艺术。

陈一鸣很直白地反驳他要的就是不艺术。

他还颇为嘚瑟地说道,“段老师,要不你按照你的想法再演一遍,咱们一起看回放,只要你能说服我,我不反对你演得复杂深刻一点。”

房间里近乎于吵架的氛围,让

段一宁面色不变地站起身,再度把椅子搬到墙边,退到会议室门口就直接开演,显然是谋划已久的。

这次他演绎的参谋更具军人气质,果断有力,沉默寡言。

肢体语言也更细节更自然,每个停顿、顾盼、犹豫都恰到好处,好像他真的在默默看顾着一个不太专业的同伴。

依旧是震撼人心的定格,这次他的台词更加简练,面部表情更加沉静。

只是嘴角微微的一紧一泯,就清晰地将人物的情绪传达给了陈一鸣。

对牺牲的遗憾,对踩雷的懊恼,对任务的担忧,以及对同伴的期待与忧虑。

诀别的话更加沉稳,也更加直白。

“快走!我坚持不了多久。

雷一响惊动了敌人,任务就完不成了。”

就在陈一鸣准备鼓掌、伏瑞香打算停机的时候,段一宁又抬起手,说道,“等一下!”

还没演完吗?

陈伏二人正在诧异的时候,就见段一宁伸手到怀里,作势掏出什么东西递出来。

“这是我的津贴,都带上吧。

你知道吗,人世间最悲哀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