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且停寺(二)(2 / 2)
一边说着话,沿着窄窄的山路蜿蜒而下,过了老母(观音)庙,就上了慈云桥。慈云桥系明代万历八年所建,是一座架在且停寺和老母庙之间的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中设单孔,半圆拱圈。在圈面石正中东西两侧圈脸石上,各雕刻一兽头“趴蝮”,俗称“吞水兽”。
桥面两旁各设桥栏板,并用方形望柱镶嵌,用料都是汉白玉。每块桥栏板上均浮雕戏文典故图案,有“杨业碰碑”“苏武牧羊”“王祥卧冰”“嫦娥奔月”等等,精巧玲珑,雕刻艺术精湛,耐人寻味。桥头石碑由当时的礼部尚书官居二品的王本固撰文,兵部左侍郎赵孔昭篆额,中宽大夫王彦民书丹。
只可惜,桥头那只驮石碑的石龟,乌龟头断去无觅处。只有身体默默地驮着那块几乎辨不出字迹的石碑,走过岁岁年年,经历着风风雨雨,阴晴霜雪。在这块石碑的旁边,还有一块是清咸丰七年刻的修大士殿和登云桥碑。
过了慈云桥,就是山门,苏超告诉大家,以前山门两侧各有一头石狮蹲在那里。据说那石狮很有灵性,每到午夜子时夜深人静时,它们就会去慈云桥下的小河沟里喝水。有一次庙里的一个小和尚夜里起夜,发现山门口的石头狮子竟能走动,大惊失色,以为是妖邪,就用干草去熏那石狮子。狮子的嘴里流出血来,从此石狮子便失了灵性,再也不能活动下河去喝水了。现在石头狮子也不知去向,只有一溜儿四块被乌龟驮着的汉白玉石碑静默在青草丛中。
进了山门,沿中轴线依次为穿心殿,大殿,佛爷殿等。两侧各有东西厢房,钟楼及戏楼,西侧还有龙王庙,流不干和流不满等,整体建筑布局严谨,气势轩昂,宏伟壮观。只是在文革期间,且停寺高大的殿宇受到了破坏,只留下了五根高大的汉白玉石柱和一些或残或整或立或卧的石碑在遗迹之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