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9章 王选坚来京学习(2 / 2)

加入书签

他走进房间,抚摸着崭新的家具,感受着这难得的舒适。

第二天清晨,他早早起床,简单洗漱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培训地点。

那是一座位于市中心的写字楼,周围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充满了学术氛围。

负责培训的张教授,已经等候多时,见到王选坚进来,微笑着迎上前:

“你就是王选坚吧,欢迎你来参加这次培训,我是你的培训导师张利宏。”

张教授的声音温和而亲切。

这时,张怡走了过来,笑着说:“王选坚,我也会协助张教授一起给你培训,有什么问题随时问我们就行。”

王选坚有些拘谨地伸出手,说道:“张教授您好,张老师您好,以后还请你们多多关照。”

“我基础不太好,可能学得比较慢。”

张教授摆摆手,“别担心,基础和过去的失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学习的决心。”

“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张怡微笑着点点头说:“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问我们,我们会帮你的。”

临近傍晚,培训部里热闹起来,原来是要举办集体餐欢迎王选坚。

众人移步到培训部的活动厅,这里已经布置得温馨又热闹。

长条桌上铺着喜庆的红布,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有金黄油亮的烤鸡、色泽诱人的糖醋排骨、清爽可口的凉拌时蔬,还有冒着腾腾热气的大盆炖菜。

四周悬挂着彩色气球,灯光暖黄而明亮,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

张怡拉着王选坚,热情地把他介绍给每一位同事。

大家纷纷围上来,递上美食,送上祝福。

“欢迎加入我们!”

“以后有问题尽管说!”

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让王选坚原本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

一位年轻同事,端着一盘饺子走过来,笑着说:“这是我自己包的,尝尝!”

王选坚接过,咬了一口,鲜嫩的馅料,在口中飞荡。

他抬起头感激地笑了笑。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享受美食,一边聊天。

有人分享着工作中的小窍门,有人讲述着生活里的趣事,笑语不断。

王选坚坐在其中,偶尔也跟着插上几句。

张教授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心思,举起一杯果汁,大声说道:

“来,让我们为王选坚的全新开始干杯!相信接下来的日子,大家一起努力,都能收获满满!”

众人纷纷举杯,碰杯声清脆响亮。

王选坚也跟着举起杯子,仰头一饮而尽。

心底发誓,一定要在这里学有所成,不辜负这份热情与期待。

王选坚正坐在角落,手指摸着茶杯,满脑子都是即将开启的异国生活。

这时,一道矫健的身影,大步流星地穿过人群走来。

原来是赵毕强,他几大步就跨到了王选坚面前。

只见他眼睛发亮,伸出宽厚的手掌,重重地拍了拍王选坚的肩膀,声音爽朗,几乎要盖过周围的喧闹:

“”王哥,可算找到你了!”

“我一听说,你也要跟林总去澳大利亚农场,这心里啊,就跟点了把火似的,太激动了!”

“你说这事儿巧不巧,我也是要去那的!”

王选坚有些惊讶地抬起头,目光对上赵毕强那热忱的双眼。

眼前这个中年人,身形挺拔,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

一时之间,王选坚不知如何回应这份热络。

赵毕强可没在意,他动作麻利地拉过一把椅子,“嘎吱”一声在王选坚身旁坐下,身子微微前倾,

“不瞒你说,王哥,我也是背了一身债,四处碰壁,走投无路了。”

“还好林总拉了我一把,给了我去澳大利亚管理农场的机会。”

“咱呐,都是被债务压过的人,又一起踏上这趟异国的工作旅程,往后可就是同路人、好同事了!”

“以后在那边,人生地不熟的,咱们可得多亲近、多照应,有啥困难,互相帮衬着!”

王选坚听着赵毕强掏心掏肺的话,紧绷许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用力地点点头,“赵老弟,你这话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我这一路过来,被债务逼得喘不过气,要不是林总他们,我真不知道该咋办。”

说着,王选坚的眼眶,微微泛红。

赵毕强伸手拍了拍王选坚的后。“王哥,都过去了,往后咱就往好的方向看。”

“我之前在农业方面有所涉猎,多少积累了点经验,到时候你尽管开口。”

王选坚眼中充满感激,“那可太好了,赵老弟,我也做过农业种植的事务。”

“今后咱们,多交流。”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过往的失败经历,到对澳大利亚农场的憧憬,无话不谈。

不知不觉,周围的喧闹声似乎渐渐远去,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这两个同病相怜、却即将携手奔赴新生活的人。

他们规划着,到了澳大利亚后的生活,讨论着如何更好地管理农场,如何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心中的希望之火,越烧越旺。

王选坚休息一天后,培训正式开始。

张教授首先拿出一本《澳大利亚农场管理概论》的教材,开始讲解澳大利亚农场的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农业,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技术闻名于世。”

“那里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我们首先要了解澳大利亚的农业区域分布,不同地区适合种植和养殖的品种,大不相同……”

张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仿佛将澳大利亚的农场画卷,在王选坚面前徐徐展开。

王选坚全神贯注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重点。

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便及时提问:

“张教授,澳大利亚的气候和我们这边差别很大,那在种植和养殖上,具体要怎么调整呢?”

张教授耐心解答:“这是个关键问题。比如在昆士兰州,气候炎热湿润,适合甘蔗、香蕉等热带作物生长。”

“而在南部地区,气候相对凉爽干燥,更适合小麦、绵羊养殖。”

“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养殖方式,还要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张怡在一旁补充道: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还会涉及到很多细节,比如灌溉系统的设置,我们之后会专门讲到。”

张教授的解答,详细而专业,张怡的补充,也让王选坚对实际操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心中的迷雾渐渐散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