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8章 香玉、三仙(2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早上绛雪走的时候,黄生嘱咐:“我为了你才来的,别总让我一个人闷着。”绛雪笑着答应了。可连着两夜都没来,黄生跑到耐冬树下,抱着树干又摇又摸,喊了半天也没动静。他回到屋里,对着灯把艾草搓成团,打算去烫那棵树。

绛雪赶紧跑进来,抢过艾绒团扔地上:“你这恶作剧!烫得我身上起疙瘩,再这样就跟你绝交!”黄生笑着搂住她。俩人还没坐稳,香玉飘飘悠悠走进来。黄生一眼瞅见,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蹦起来攥住她的手。香玉用另一只手拉住绛雪,仨人对着脸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等坐下后,黄生握着香玉的手,感觉轻飘飘的跟没摸着似的,惊得问咋回事。香玉掉着泪说:“以前我是花神,所以身子实诚;现在我是花魂,所以魂体散着呐。如今就算聚在一块儿,你也别当是真的,就当做梦吧。”绛雪在旁边搭腔:“妹妹来得正好!我快被你家这男人缠死啦!”说完就走了。

香玉还是像以前那样说说笑笑,但依偎在一起时,黄生总觉得她像影子似的没实感,心里憋得慌。香玉自己也唉声叹气:“你去弄点白蔹磨成粉,掺点硫黄,每天用清水泡一杯浇我根儿上,明年这时候准保报答你。”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黄生去看原来的花坑,嘿,牡丹苗都冒出来了!他天天施肥浇水,还弄了雕花栏杆围着。香玉再来时,感激得不行。黄生想把花挪回家,香玉死活不让:“我这身子弱,经不起再折腾了。再说万物生长都有定数,我本来就不该长你家,硬挪反而折寿。只要咱们真心相爱,总有团圆那天。”

黄生老埋怨绛雪不来,香玉说:“你要非想让她来,我有办法。”当晚俩人挑着灯笼到耐冬树下,香玉揪根草茎放手掌上比量,从树根往上量到四尺六寸,指着那地方让黄生用俩手指头使劲挠。眨眼功夫绛雪就从树后面冒出来,笑着骂道:“死丫头!跑这儿帮凶来啦?”说着被俩人拉进屋里。香玉赔笑:“姐姐别怪!就麻烦你陪他一年,以后绝不打扰!”打这以后绛雪就常来。

黄生盯着牡丹苗,眼看着一天天疯长,到春末都窜到两尺多高。他回家前给了道士些银子,嘱咐好好照看。第二年四月一进道观,就见牡丹开了一朵花,花苞还没绽开呢。他正瞧着,花骨朵晃悠着要开,眨眼间就完全绽放,花盘大得像洗脸盆,花蕊里端坐着个小美人,也就三四根手指那么高,转眼飘下来——正是香玉!

香玉笑着说:“我忍着风吹雨打等你,你咋才来呀!”说完就进了屋。绛雪也来了,打趣道:“天天替人当媳妇,今儿总算能退回来当朋友啦。”三人又说又笑吃了顿饭。到半夜,绛雪才走。黄生和香玉同床睡觉,亲热得跟从前一模一样。

后来黄生的原配老婆死了,他干脆搬进山里住,再也没回家。这时候牡丹已经长得有胳膊粗了,黄生每次指着花说:“以后我要是死了,魂魄就投胎到这花左边。”俩姑娘笑着说:“你可别忘了这话!”

十多年后,黄生忽然病倒。他儿子赶来对着他哭,黄生却笑着说:“我这是要‘生’不是要死,哭啥呀!”他跟道士交代:“以后牡丹底下要是冒出通红的嫩芽,一长出来就是五片叶子,那就是我投胎呢。”说完就不再说话了。儿子把他抬回家,他就断了气。

第二年,牡丹底下果然冒出个肥壮的芽,不多不少正好五片叶。老道士觉得稀奇,浇水施肥更上心。三年后,这苗长到几尺高,粗得能握住了,就是不开花。后来老道士死了,他徒弟不懂爱惜,咔嚓把苗砍了。没多久,白牡丹也枯了,耐冬树跟着也死了。

蒲松龄说:“感情深到极致,连鬼神都能沟通。花能化鬼相伴,人能寄魂花草,这要不是情根深种哪能做到?一个人走了,俩花仙跟着‘殉情’,就算不算坚贞,也算为情而死了。有些人做不到专一,说到底还是感情不够深呐。孔子读《唐棣》时说‘没往深里想’,这话真没错!”

三仙

有个读书人去南京赶考,路过江苏宿迁时,遇上三个秀才。这仨人谈吐不俗,跟他越聊越投机,他就掏钱买酒跟大伙儿一块儿喝。互相通姓名,一个叫介秋衡,一个叫常丰林,还有个叫麻西池。几个人喝得痛快,不知不觉天都黑了。

介秋衡说:“今儿没尽到地主之谊,反倒叨扰你请喝酒,按道理说不合适。我家离这儿不远,要不就住我那儿吧。”常、麻俩秀才也上来拉他袖子,喊着仆人一块儿走。走到县城北边的山上,眼前忽然出现个大院子,门口绕着清清的溪水。进了屋,发现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主人喊小童点灯,又安排他的仆人去休息。

麻西池说:“以前咱们都是以文会友,现在考试眼看就到了,可不能浪费这良夜。咱拟四个题目,抓阄各抽一个,谁先写完文章谁才能喝酒。”大伙儿都同意。各自拟了题目写在纸上放桌上,抽到题的人就到案前琢磨。没到二更天,三篇文章都写完了,互相传着看。这读书人读完三篇文章,佩服得五体投地,赶紧抄下来揣怀里。

主人端上好酒,用大杯子劝酒,喝着喝着就醉了。主人领他到别院睡觉。他醉得连鞋都没脱,和衣就躺下了。等醒来时,太阳都老高了,睁眼一看四周根本没有院子房子,自己和仆人躺在山谷里!他吓了一大跳,看见旁边有个山洞,泉水滴滴答答流出来,正纳闷自己咋跑到这儿来的,摸了摸怀里,那三篇文章还在呢。

他下山问当地人,才知道这地方叫“三仙洞”。据说洞里有螃蟹、蛇、蛤蟆三样东西成了精,最有灵气,时常跑出来游荡,有人见过。后来这读书人进了考场,发现考的三个题正好是洞里那三个“秀才”写的文章,就凭这中了全省乡试第一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