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7章 共富计划(2 / 2)

加入书签

——一年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毕业生直接进入矿场工作,月薪不低于莫斯科平均水平。

——三年内,让萨哈大变样。

伊凡在旁边补充:“我托人找了阿尔罗萨公司的老工程师,他们说萨哈的钻石矿脉有个特点,矿层浅,适合小规模开采。咱们可以搞‘社区采矿点’,让当地人参与进来,按比例分成。”

“这个好。”杜泽眼睛一亮,“让他们自己挖,自己分,就不会觉得资源被外人抢了。”他忽然想起什么,起身从保险柜里取出个木盒,里面是两套儿童棉衣样品——深蓝色的面料,袖口和领口缝着防风条,内衬是厚厚的驼毛。“这是轻工城按萨哈的气候特制的,带过去给尼古拉椰夫总统看看。”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会议室,杜泽把规划书合上,封皮上“萨哈共富计划”几个字在光线下泛着暖光。他忽然明白该怎么跟尼古拉椰夫说了——不用讲矿脉储量,不用算经济收益,就把这张时间表拍在桌上,告诉他:“您看,三个月后,孩子们就能在暖房里读书;半年后,牧民家的烟囱里会冒出干净的热气;等矿场的第一车钻石运出去,他们手里的分成能让孩子穿上新棉衣,让老人喝上热茶。”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车队正在装货:医疗设备、课桌椅、棉衣样品……还有那份沉甸甸的规划书。桑铁进来请示:“杜总,您的飞机定在了明天上午,要不要给尼古拉椰夫总统的秘书打个电话?”

“打。”杜泽望着远处的克里姆林宫,金顶在阳光下闪着光,“就说我带了两样东西:一是各部门的调研结果,二是给孩子们的新棉衣。想跟他聊聊,怎么让萨哈的冬天,不再冻着任何一个孩子。”

车队驶离大厦时,杜泽摸了摸口袋里的木盒,棉衣样品隔着布料传来踏实的厚度。他知道,打动尼古拉椰夫的,从来不是宏大的开采计划,而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在意——是玻璃窗里的温度,是棉衣里的驼毛,是矿场分成时,当地人手里攥着的实实在在的钞票。

更重要的是,他想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个念想:华夏来的开发者,不是来挖走宝藏就走的。他们留下的暖炉会一直烧着,学校的铃声会一直响着,就像勒拿河的水,年复一年地滋养着这片冻土。

毕竟,杜泽的远大理想是开发整个远东地区。他知道,好名声不是靠媒体吹出来的,是要靠实实在在的成绩体现出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