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帝族分化,死于偏执(2 / 2)

加入书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发展逐渐超出了想象。

最初编织出这套叙事的老人,只是想着要以其作为筹码,通过私下集会的形式,将对妖帝不满的族人“钓”出来,再以此立功,力求获取帝族更大限度的支持。

奈何,他们错估了“死亡”的威力。

哪怕生在帝族,不少新生代的族人一路修炼到返虚境,他们仍然是畏惧死亡的。

这种情绪在见识到无数前辈死在证道途中之后,又被强化到空前的地步。

这时,“保守派”的那套美好叙事,让他们看见了可以“免死突破”的希望。

即便这套说法经不起推敲,但大部分情况下,反而是那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东西反而更能安抚人心。

于是,“保守派”在新生代中的力量空前壮大。

这一切都被祝融赤看在眼里。

不过,他并没有要强行镇压的意思。

一来,保守派的集会目前没有任何神君参加。

二来,祝融赤也需要这样一个媒介,让自已的反对者浮出水面。

他对自已有足够的信心,可以随时镇压一切变故。

陈景安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最初提出过动手的建议,但在被祝融赤拒绝之后,陈景安也就不再坚持了。

乍看之下,这是祝融赤在获得更强大的力量之后,变得傲慢了。

但陈景安与祝融赤相处了百万年。

他清楚祝融赤一直没变,他骨子里本来就是一个骄傲到极点的人。

而且,祝融赤的骄傲从未有过碰壁的经历。

这让陈景安想到了“拔剑术”。

只要宝剑不出,那就一直处于养剑状态,每次出剑都能将积蓄的力量释放出来,一次次惊艳世人。

但世事不可能一直顺利下去。

宝剑再强,早晚也会碰到无法一次就斩断的东西。

祝融赤就是这样的存在。

他的第一剑里集中了九成九的锐气。

那些无法用一剑斩断的,或许只要第二剑就足以。

只是,那一剑已经耗尽了他的锐气,让他失去了再挥出第二剑的能力。

这就是祝融赤的写照。

生于骄傲,死于偏执。

陈景安隐约看到了祝融氏帝朝的结局。

他自知无法改变,只能竭力替祝融氏保存些香火。

陈景安缓缓起身。

他的面前闪过“阎罗大帝”与“荀仕林”对话的内容,陷入了沉思。

陈景安低下头,打开手掌,掌心上浮现出了[子母钟]的纹路。

他喃喃自语:“你究竟是大乘遗留,还是更高级别的存在……或许,我们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陈景安有一种预感,象征着“大乘”的第六世,可能会让这一切疑惑都得到解释。

眼下,自已得先踏入合体境。

如今在他面前的两尊神位,就是自已的机缘。

阎罗大帝以“因果”换“时间”的思路,谈不上精妙,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