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章 军力最强的居然不是军队?(2 / 2)

加入书签

毕竟这里面大部分百姓都是迁海限界令的受害者,被清廷派兵驱赶到这里来的。

以清兵的尿性,遇到那些老弱病残什么的,基本都是一刀砍了,哪有机会活命……

能活着离开故乡的,基本都是壮年,就连孩子都不多。

至于女人为什么也不多……

那就是懂的都懂了。

而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这些百姓也一直在听已经投靠在朱克清麾下的同乡讲课。

对朱克清本人和天王城势力的认可度也是节节攀升。

尤其是对于当兵这件事儿,更是无比热衷。

没办法,这就是乱世。

万贯家财,也抵不过一把刀,一支枪。

更别说百姓们也没有什么万贯家财。

有军饷发,能吃饱饭,手里有兵器。

这几个条件足以给百姓充分的安全感。

什么好男不当兵什么的,那纯属是吃饱了撑的。

放在乱世里试一试?

当兵虽然有风险,要拿命拼不假,但是如果不当兵,自己的命也不一定咋回事儿。

或者说随时可能被当兵的拿走。

这样的事情,他们已经见过太多了。

匪过如篦兵过如筛,可不是开玩笑的。

按照苏太安的想法,是准备直接在这些百姓中征募三千新兵。

由他们的同乡暂时带领。

武器装备可能暂时无法配齐,但是按照天工部的产能和现阶段的库存,左右不过是七八天的事情。

至于剩下的百姓,还是通过地下铁路送到天王城去的好。

甚至新兵训练也可以在天王城进行。

毕竟在漳州府城这边儿,还是处于封锁消息的阶段。

能避免走漏消息自然是最好的。

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在这段时间尽可能向天王城转移优质劳动力。

积蓄力量以后,再行出山之举。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嘛!

战略指导思想可不能忘!

按照天王城的规模,足以容纳四到五万人居住,而且还是生活空间不小的那种。

眼下天王城只有万余人口,不送点儿人过去多少是有点儿浪费了。

什么?你说那四万多俘虏?

开什么玩笑,天王城也不是他们该住的地方啊!

在联通矿山的几条地下铁路修建完成之前,俘虏的住所只能是那大大小小的溶洞。

还想让他们到城里居住……

多少是有点儿想多了。

听完苏太安的讲述,朱克清直接点了点头,认可了对方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计划。

紧接着才转头看向了一旁的张老蔫。

“一直没问你真事儿,福建布政司那边儿情况如何?”

“还有萧念恩这个家伙哪儿去了?”

【今明两天短暂三更,梳理二卷剧情】

【周日恢复五更日万,欠章必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