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1 / 2)
“石队长,你们可算来了!”王主任握着石坚的手用力摇晃,“再查不出原因,这工程进度可就真要耽误大了!同志们心里都毛毛躁躁的,影响很不好!”
石坚沉稳地回应:“王主任,别急,我们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先把具体情况跟我们详细说说。”
在王主任的叙述和安保干部的补充下,情况逐渐清晰。
问题主要出在正在开挖的三号矿坑。最初是夜班工人报告听到坑道深处传来类似很多人窃窃私语的声音,还有隐约的、绿色的“鬼火”飘荡。起初大家都以为是疲劳产生的幻觉或者某种自然现象(如磷火)。但后来,开始出现小型塌方,塌方的位置毫无规律,而且塌方后,总会发现一些施工工具莫名损坏,或者少量炸药受潮失效。
直到半个月前,一名夜班巡逻的安保人员在三号矿坑附近失踪。大规模搜索后,在一处刚刚塌陷不久的碎石堆里找到了他的尸体,死因是窒息,但表情极度惊恐,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其可怕的东西。而诡异的是,那个塌陷点在前一天刚刚经过安全检查,确认绝无塌方风险。
自此之后,怪事愈演愈烈。白天施工也偶尔能听到怪声,设备故障频发,甚至有人在岩壁上看到了模糊的、扭曲的“鬼影”。矿区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夜班几乎无法正常进行。
“我们请过地质队的同志来看过,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排除了大规模地质灾害的可能。也暗中排查过,基本排除了阶级敌人破坏。”王主任苦着脸,“实在是没办法了,才向上级求援,说你们是处理特殊疑难问题的专家……”
石坚一边听,一边观察着王主任和安保干部的神情,确认他们确实是被逼无奈,且对事件的异常性感到恐惧和不解。
“我们需要去三号矿坑实地勘查,特别是出事和出现异常报告的区域。”石坚提出要求。
“没问题,我亲自带你们去!”王主任立刻答应。
下午,小队三人在王主任和两名胆大的矿区技术员陪同下,穿戴好安全装备,进入了三号矿坑。
矿坑深入地下,通道宽阔,但空气中弥漫着粉尘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照明灯的光线在幽深的坑道中显得有些无力,远处隐没在黑暗中。坑壁是粗糙的岩石,偶尔能看到支撑的木质框架。
周小小一进入矿坑,就感受到了一种与野人沟截然不同的气息。这里的“地气”并非阴邪,而是充满了某种“怨愤”和“不甘”的躁动,仿佛沉睡的巨兽被惊扰后发出的无声咆哮。地脉的流动在这里变得混乱而滞涩,像是被什么东西堵塞、扭曲了。
她放慢脚步,凝神感知。那隐约的窃窃私语声,并非来自某个具体方向,更像是从岩壁本身、从脚下的土地中渗透出来,直接回响在意识里。这声音充满了痛苦、迷茫和一种深沉的恨意。
“有感觉到什么吗?”石坚低声问周小小,他自身的精神修为也能隐约捕捉到那种不协调的“杂音”。
周小小微微点头,低声道:“很混乱,很……古老。不像是单一的怨灵,更像是一种……集体性的残留意念,被困在了这里。”
李明远虽然感知不到那么清晰,但也觉得浑身不自在,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盯着他们。
一行人来到了那名安保人员遇难的地点。那里已经重新进行了支护,但依旧能看出塌方的痕迹。
周小小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地面的碎石和岩壁。她的感知顺着地脉延伸,试图追溯那混乱和怨愤的源头。突然,她指尖触及的一处岩壁,传来一阵冰凉的刺痛,同时,一段模糊、破碎的画面强行涌入她的脑海——
漫天的黄沙,震耳欲聋的厮杀声,金属碰撞的刺耳摩擦,绝望的怒吼,倒下的人影,以及一面残破的、看不清图案的旗帜……画面一闪而逝,但那浓烈的血腥、杀伐之气和战败者的滔天怨气,却让她心神剧震,猛地收回了手。
“怎么了?”石坚敏锐地注意到她的异常。
周小小脸色有些发白,深吸了几口气才平复下来:“我……看到了一些片段。这里……在古代可能是一处规模不小的古战场,而且是一场极其惨烈、一方几乎被屠戮殆尽的战役。这些岩石,这片土地,浸透了当年那些战死者的鲜血和怨念。”
王主任和矿区技术员听得面面相觑,将信将疑。
周小小继续解释道:“这些怨念和杀戮意念,在特殊的地脉环境下,可能会沉淀下来,形成一种类似于‘场’的存在。平时处于沉睡状态,但矿坑的开挖,就像一根针,刺破了这个‘场’的平衡,惊扰了这些沉睡的意念。它们无意识散发出的能量,干扰了现实,造成了各种异常现象。那些‘鬼火’可能是磷火,但也可能掺杂了意念能量的显化;怪声是意念的残留回响;塌方和设备故障,是混乱能量场对物质世界的间接影响。”
她用了一种尽量能让在场人理解的方式阐述。这并非鬼魂作祟,更像是一种强烈的、历史性的精神能量残留,与特定地理环境结合后产生的物理效应。
石坚若有所思:“也就是说,我们面对的,不是有意识的邪灵,而是一个……历史遗留的‘创伤区’?”
“可以这么理解。”周小小点头,“但这个‘创伤区’因为矿坑开挖而被激活,其能量在不断增强,如果不加以疏导或安抚,情况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地质灾害。”
“那……那该怎么办?”王主任急了,“总不能停止建设吧?这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项目!”
石坚目光坚定:“当然不能停止。但我们需要找到疏导或者平息这股能量的方法。”他看向周小小,“有思路吗?”
周小小沉思着。强行镇压,像在野人沟那样,恐怕行不通。这里的能量性质不同,更加庞大、分散,且根植于历史。或许……需要的是“安抚”和“引导”。
“我需要更精确地定位能量淤积的核心点,以及了解这片古战场更具体的历史背景。”周小小说道,“或许,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这些残留的意念进行‘沟通’,告知它们时代的变迁,平息其千年不散的怨愤,让它们得以安息,从而使得这个能量场逐渐平复。”
与历史的怨念“沟通”?这想法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王主任和技术员面露难色。
石坚听完周小小的分析,眉头紧锁,但眼神却愈发锐利。他理解王主任的焦虑,国家建设不能因这种超乎常理的事件而停滞,但强行推进,只怕会酿成更大的祸患。周小小提出的“沟通”与“安抚”之法,虽然听起来玄乎,却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本的思路。
“王主任,”石坚转向神色惶惑的矿区领导,语气沉稳有力,“情况我们基本清楚了。这不是普通的工程事故,也非阶级敌人破坏,而是涉及地质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我们需要几天时间进行深入调查和准备,希望矿区能全力配合。”
王主任看着石坚沉稳的目光,又瞥了一眼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的周小小,一咬牙:“行!石队长,需要什么你们尽管开口!只要能解决问题,保证工程顺利,我们一定配合!”
“首先,我们需要关于这片区域尽可能详细的地方志和历史记载,尤其是古代战争相关的记录。”石坚提出要求,“其次,在我们开展工作期间,三号矿坑及相关区域暂时封锁,非必要人员不得进入,特别是夜间。最后,我们需要一些物资……”
石坚列出的物资清单有些奇怪,除了常规的勘探工具,还有朱砂、黄表纸、新毛笔、品质上乘的玉石粉末(或替代品),以及大量用于祭祀的线香。王主任虽然疑惑,但还是立刻吩咐人去准备。
接下来的两天,小队三人分工合作。石坚坐镇指挥部,翻阅着矿区能找来的所有地方县志和文史资料,并与地质队的报告相互印证。李明远则利用他的专业知识,对三号矿坑及周边区域进行更精细的地质结构和磁场异常测绘。周小小则大部分时间独自在划定的安全区域内,于不同点位静坐感知,试图更清晰地捕捉那混乱意念的流向和核心。
线索逐渐汇聚。地方志中零星的记载提到,此地附近在唐初曾发生过一场大战,据传是朝廷军队与一支负隅顽抗的前朝残部在此激战,残部全军覆没,尸横遍野,血流漂杵。具体位置已不可考,但结合地质队关于此地深层土壤元素异常的分析,以及李明远测绘出的、以三号矿坑某处为中心的不规则能量辐射图,周小小基本确定了那个“古战场意念场”能量淤积最严重的核心区域——正是那名安保人员遇难处附近,一处尚未被完全开挖出来的天然岩层裂隙带。
“能量像漩涡一样汇聚在那里,”周小小向石坚描述她的感知,“混乱、暴戾,充满了被突然终结的愤怒和不甘。那些‘窃窃私语’和干扰现实的能量波动,都是从这个‘漩涡’中心扩散出来的。”
“有办法‘沟通’吗?”石坚问到了关键。
周小小摊开她根据感知绘制的简易能量脉络图,指向几个关键节点:“强行驱散,我们的力量恐怕不足以覆盖这么庞大的历史积怨,而且可能引起更剧烈的反噬。我想尝试‘疏导’和‘安抚’。需要布一个阵,不是攻击性的,而是‘安魂’性质的。”
她解释道,这个阵法的原理,是利用玉石粉末和特定符文勾勒的导引回路,配合她自身的“沟通”能力,像疏浚河道一样,将那淤积的、混乱的怨念能量缓慢引导、释放,同时将“安魂”、“平息”的意念注入其中,化解其戾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