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6章(1 / 2)

加入书签

老陈在监控室里看着这一切,一直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下达指令:“立刻对周小小同志进行全力救治和检查。石坚、李明远,原地休息,接受基础体检。后勤组,开始对静室进行善后处理,确保无残留污染。”

基地的应急状态并未立刻解除,但紧张的气氛已然缓和了大半。

石坚和李明远在接受简单的身体检查和能量辐射检测后,被允许返回宿舍休息。石坚只是脱力,休息便好。李明远更多的是精神紧张。而周小小,则被诊断为精神力严重透支,并受到了较强的负面精神冲击,需要静养和专门的心理疏导。

三天后,周小小苏醒过来。除了感觉疲惫,并未留下其他后遗症,反而因为经历了这次高强度的精神淬炼,她感觉自己的灵觉似乎更加凝练了一丝。

基地召开了总结会议。那个被封存的、如今已毫无异动的封魂坛,被移交给了研究部门进行更深入的物理和符文结构分析。关于“黑煞”的传闻与德馨戏园的历史调查资料,也被整理归档。云翩的事件和封魂坛事件,被合并记录为“城西老厂区特殊能量异常事件”,档案等级:机密。

老陈在会上肯定了小组的工作:“这次任务,你们面对未知风险,临危不乱,果断处置,最终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功不可没。尤其是石坚同志的决断,周小小同志的关键引导,以及李明远同志的技术保障,都体现了我们特殊现象处理小组的专业素养和牺牲精神。”

他话锋一转,神色依旧凝重:“但是,同志们,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一个德馨戏园旧址,先是发现了执念灵‘云翩’,其下更深处又埋藏着‘封魂坛’。这提醒我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下,可能还沉睡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另外,”老陈看向石坚,“根据研究部门对封魂坛坛体以及残留符文的分析,制作这个坛子以及布下‘七星镇煞’封印的手法,非常古老且专业,绝非普通野道士所能为。其来源,可能牵扯到某些早已隐匿的玄门流派,或者……某些历史上活跃过的、精通此道的秘密组织。这方面,需要保持关注。”

石坚默默点头,将这一点记在心里。

任务结束后,小组获得了一段难得的休整时间。石坚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梳理了自己家传的玄学知识,并结合基地的资料库进行学习。李明远则一头扎进了实验室,试图改进能量探测设备,希望未来能更早、更精确地发现类似封魂坛这样的高密度灵体聚合体。周小小则在老同志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精神力恢复和强化训练。

平静的日子过了大约一个多月。夏末秋初,天气依然炎热,但早晚已带了些许凉意。

这天下午,石坚正在办公室整理档案,老陈亲自找了过来,脸色不太好看。

“石坚,有新任务。”老陈将一份薄薄的档案袋放在他桌上,“北边,靠近边境的‘红旗林场’,最近出了几件怪事。先是林场工人陆续有人出现梦游、癔症,胡言乱语,说在林子里看到了‘穿红衣服的女人’。后来,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伐木工,在标记砍伐区域时,莫名其妙地在一棵老槐树下晕倒,醒来后高烧不退,一直念叨‘树……树里有东西……别砍……’。林场卫生所束手无策,已经上报到了地方,地方上觉得这事透着邪性,层层汇报,最后转到了我们这里。”

石坚打开档案袋,里面只有寥寥几张纸,是地方上简单的情况说明和病人的初步症状描述(被判断为集体性癔症可能),以及一张模糊的林场区域地图。

“症状描述确实像受到精神干扰或阴气侵袭。”石坚皱眉,“穿红衣服的女人……这类传闻往往指向怨念较强的地缚灵或者山精野怪。但能让一个老伐木工中招,恐怕不是普通的游魂。”

“所以需要你们去一趟。”老陈沉声道,“林场生产任务重,不能因为这种怪事影响了工作,更要确保工人同志们的安全。你们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就出发。交通工具已经安排好了,是吉普车,路程不近,估计要开一整天。到了那边,直接找林场的王书记,他会配合你们工作。”

“明白。”石坚立正领命。

他立刻召集了周小小和李明远。周小小的精神力已经恢复得七七八八,李明远也早就对他的新装备跃跃欲试。

李明远看着那简陋的档案,推了推眼镜:“信息太少了。需要现场采集数据才能分析。”

周小小则感应着档案纸上那模糊的描述,微微蹙眉:“我感觉到一种……很深的哀怨,还有……一种被束缚的愤怒。那个红衣服的女人,可能不是空穴来风。”

第二天清晨,一辆绿色的吉普车驶出了“第七民用器材研究所”的大门,朝着北方边境方向疾驰而去。开车的是一名沉默寡言但经验丰富的基地司机。石坚坐在副驾驶,周小小和李明远坐在后排,带着必要的装备和仪器。

路途漫长而颠簸。越是往北,地势起伏越大,人烟也逐渐稀少。茂密的原始森林开始取代农田,空气中弥漫着树木和泥土的清新气息。

直到傍晚时分,吉普车才摇摇晃晃地开进了一片位于山坳中的建筑群——红旗林场总部。这里大多是砖瓦平房和木质结构的老房子,烟囱里冒着袅袅炊烟,显得朴实而安静,若非事先知情,很难将这里与“怪事”联系起来。

林场的王书记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中年人,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眉宇间带着忧色。他热情地接待了石坚三人,安排他们在林场的招待所住下。

晚饭后,在王书记的办公室里,石坚直接说明了来意(以“上级派来的特殊调查组”身份)。王书记显然也听说过一些“特殊部门”的传闻,并没有过多追问,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

“石组长,不瞒你们说,这事真是邪门透了!”王书记点燃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口,“最开始是几个年轻工人,晚上起夜或者说下工晚了,回来就说在林子里,特别是靠近老鹰沟那片,看到一个穿红衣服、长头发的女人影子,一晃就不见了。当时大家都以为是眼花,或者谁家媳妇走丢了,也没太在意。”

“后来,就有人开始不对劲了。晚上睡觉好好儿的,突然就爬起来往外走,怎么叫都不醒,直到走到林子边才自己倒下去。醒了之后问他们,啥都不知道。还有的说胡话,什么‘冷啊’、‘疼啊’、‘回家’之类的。卫生所的医生看了,说是劳累过度或者受了惊吓,开了点安神的药,也不见好。”

“最严重的是刘老蔫儿——就是那个晕倒的老伐木工。”王书记指了指窗外远处黑黢黢的山林,“他是我们林场的老把式了,在林子里摸爬滚打几十年,胆子大,经验足。前天上午,他去老鹰沟那边标定新的采伐区,中午就没回来吃饭。大家去找,发现他晕倒在一棵好几个人都合抱不过来的老槐树底下,浑身冰凉,就心口还有点热乎气。抬回来就一直发烧说胡话,反复就是那句‘树里有东西……别砍……’。这都两天了,人还迷糊着呢!”

“老鹰沟?那棵老槐树?”石坚捕捉到关键地点。

“对,老鹰沟算是我们林场比较深的一片林子了,树密,光线不好,平时去的人相对少些。那棵老槐树年头可久了,怕是得有上百年了,大家都叫它‘槐祖’,以前还有些老工人逢年过节去拜拜,说是能保佑平安。谁想到……”王书记摇摇头,“出了这事后,工人们都不敢往老鹰沟那边去了,生产进度也受了影响。”

石坚与周小小、李明远交换了一个眼神。

“王书记,麻烦您安排一下,我们明天一早想去老鹰沟,特别是那棵老槐树那里看看。另外,我们想见见那位生病的刘老蔫同志。”石坚说道。

“没问题,我明天让熟悉路的民兵排长带你们去。刘老蔫儿就在家属区,他老伴儿照顾着。”王书记满口答应。

第二天,天色刚蒙蒙亮,石坚三人就在一位姓赵的民兵排长带领下,向着老鹰沟出发。赵排长二十多岁,身手矫健,背着半自动步枪,眼神里带着对石坚他们这些“上面来的”好奇,但并不多问。

清晨的林间弥漫着白色的雾气,露水打湿了裤脚。越往深处走,树木越发高大茂密,阳光艰难地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点。四周寂静得只有脚步声、呼吸声和偶尔的鸟鸣,一种原始的、略带压迫感的氛围笼罩下来。

周小小默默地感受着周围的环境,低声道:“这里的‘气’很沉,比外面重很多。而且……越往里走,那种哀怨的感觉越明显。”

李明远则拿着一个改良过的、类似盖格计数器的能量探测仪,屏幕上的读数果然在缓慢攀升,虽然还未达到警报值,但明显高于林场生活区的背景值。

走了约莫一个多小时,穿过一片茂密的灌木丛,眼前豁然开朗一小片空地。空地的中央,赫然矗立着一棵巨大的槐树。

这棵槐树树干极其粗壮,恐怕需要四五人才能合抱,树皮皲裂如同龙鳞,枝桠虬结伸展,遮天蔽日。尽管是夏季,但树冠的部分叶片却显得有些萎黄,与周围生机勃勃的绿意形成对比。树根部位,土壤颜色深沉,甚至隐隐透着一股暗红色。

“就是这儿了,‘槐祖’。”赵排长指了指大树,语气带着一丝敬畏,又有一丝警惕,“刘老蔫就是在这树下晕倒的。”

不用他说,石坚三人都感受到了此地的异常。一股若有若无的阴寒气息萦绕在树干周围,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周小小脸色微变,闭上眼睛,精神力如同触角般小心翼翼地向老槐树探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