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弄死皇帝(2 / 2)
其实这也
不能完全怪曹髦:要知道此时的曹髦应该尚未成年,其心智肯定还不够成熟;身为九五之尊而如此这番被权臣欺辱,常人的确难以忍受。其实这事得怪太后:当年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辈分”问题而废长立幼,终于酿成了今日的苦果!
而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一看情况不对,赶忙去密报司马昭去了。一门三兄弟一人殉道二人叛君,不禁让人扼腕长叹感慨万千。可能很多尊贵的大大会觉得这王沈和王业真是卑鄙,食君之禄却不能终君之事;然而p民我却不这么认为。要知道魏帝所干的这事可不是小事,明知必败无疑还不赶紧去告发,到时候不仅会死得很难看而且还会死得毫无价值。
曹髦还是很孝顺的——行动前他先去禀告了太后。然而《三国演义》一说随后的描写却很是诡异:书中并没记载太后对此事有何反应!
这其实说明了
太后此人十分聪明。她深知曹髦此行的风险,然而打心底里又厌恶权臣司马昭处心积虑想扳倒他,因此便干脆一言不发不明确表面态度。这是身为大魏太后的精明,也是身为大魏太后的无奈。
结果司马昭得到密报后来了个先发制人,派贾充率领数千精锐禁军奔杀过来。这个情景的确让人觉得有些恍惚:本来是保护皇帝的禁军,此时却杀气腾腾要“做”掉当朝皇帝!曹髦也不傻,赶紧亮出自己的身份,同时质问对方是否准备谋反,扣上了一顶“政治反动”的千钧大帽。这两招的确管用:禁军闻言一个个缩头缩脑,都不敢动。贾充这下子急了,这得赶紧找把啊!那么谁是呢?身边有位叫成济的副将正好就是现成的!
估计这名叫成济的要么就是智商余额不足要么就是权欲熏心,被司马昭借机利用豢养,用作第一打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