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1章 《兴汉图》(1 / 2)

加入书签

自秦以关中为基础,凭武力兼并天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关中的地位都为各方势力所倚重。

人们常用“百二秦关”的说法来形容关中地形地势之险要,意为以百万军队攻击关中,二万人足以胜之。

自西北豪族起兵之后,董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也要火烧雒阳城,迁都长安。

就是为了占据关中平原,据险而守,在地形上立于不败之地。

关中有四塞之固,八水环绕之坚。

四塞指得是潼关,萧关,散关和武关,它们控制着关中地区几个主要方向的出入通道。

闭关可以自守,出关可以进取。

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关隘,拱卫着关中平原。

纵观历史,政治上奋发有为的势力,都不以四塞为限。

反而是政治上无所作为,胸无大志的势力,才会闭关自守,作茧自缚。

自张归元挑起反董大旗,以衣带诏号召天下群雄迎帝东归之后。

四塞先后失守。

潼关是关中平原的东方门户,自古有“潼关固则全秦固”的说法。

南倚华山,北拒黄河,可以切断东西方的往来通道。

在关中群雄争夺胜利果实时,守关将领投降关中豪族,关中豪族兵不血刃,夺下潼关。

武关,古晋楚、秦楚国界出入口,有“三秦要塞”,“秦楚咽喉”的赞誉。

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临绝涧,上山一道,不容并骑,史称其为“关中东南门户嗟不误也”。

衣带诏事件后,武关被荆楚豪族夺走。

散关是关中平原的西南门户,扼守着沟通关中平原和巴蜀平原的陈仓道。

北不得散关,无以图汉中、巴蜀,南不得散关,则无以图汉中。

是南北必争之地。

衣带诏事件后,散关被巴蜀豪族夺走。

萧关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山势险峻,险峻雄奇,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陇山关口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

马遂自杀之后,陇右世家大族投降北海,萧关落入张归元手中。

除了四塞之固,关中平原还有八水环绕之坚。

古人称之为“八水绕长安”,这八条河流分别是渭河,泾河,灞河,浐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再坚固的防线也得用人来守,没有人的坚固防线像马其诺防线一样脆弱。

张归元佯攻长安,迫使关中豪族与之抢城,世家大族们拿出了压箱底的手段。

并州军团接二连三地崩溃,士兵们四散奔逃。

董颖搬空国库请来的修仙者们一哄而散,反而冲到后方的城市打砸抢烧。

八条河流相继失守,十几块阵地先后易手,关中豪族们逐渐逼近长安城城墙。

宋尚带领宋家族人冲到了最前方,突破渭桥之后,已经能看到熊熊燃烧的长安城。

曾经的千年帝都,周朝的丰镐两京,秦朝的阿房宫,大汉的长安城变成了一片熊熊燃烧的炼狱。

昔日布满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无数美景的外城,如今遍布着熊熊燃烧的蒸汽飞艇残骸。

它们像是一具具巨大的尸体横陈在废墟之间,残破的吊舱与断裂的龙骨,在烈焰中扭曲成怪异的模样。

蒸汽飞艇携带的石油,遍地都是,肆意流淌。

它们顺着沟壑与废墟蜿蜒爬行,化作一条条燃烧的黑色长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