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91章 到达广州(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几天,桂儿每天就听着绿皮火车“哐当哐当”碾过铁轨,乏味而枯燥,还好他们带了足够的干粮,车上也有伙食供给,每到站,总有当地人挎着竹篮拿着他们做的当地小吃过来兜售,倒也挺新奇的,车窗外,稻田与水塘交替后退,偶尔掠过有着青砖瓦房的村落,还能看到农民在田间劳作。

每到一个车站,就会上来形形色色的客人上车,他们这个车厢来的都是衣着光鲜的富贵人家,偶尔会有其他车厢的顾客误闯过来,丁香时不时的就出去看一下,然后回来绘声绘色的跟桂儿说:“刚刚咱们车厢上来了,一群穿短打的脚夫,肩上搭着粗布褡裳,一股汗味混着烟草气涌进来。他们蹲在过道,用地方话大声说笑,有人掏出油纸包的酱鸭,油汁浸透了纸角。结果还没站稳就被列车员给赶到普通车厢去了。”

桂儿点点头往椅背上靠了靠,掏出袖珍本《新女性》,油墨味压过了车厢里的杂味。

有一天,他们刚出了一个站点,火车猛地一顿,车厢里的灯晃了晃灭了。乘务员举着马灯走过,大声喊:“前方铁轨检修,要停一个钟头!”乘客顿时骚动起来,脚夫们骂骂咧咧地掏出旱烟,几个穿西装的商人围着乘务员理论,说耽误了行程。

桂儿掀开窗帘,见月台上卖炒花生的小贩趁机钻上车,竹篮里的铁皮罐叮当作响。她买了一包,花生壳带着焦香,嗑着时听见隔壁包厢的老太太跟人说:“去年坐这趟车,过南岭时还遇着土匪,多亏了护路军……”

等铁轨修好,天已擦黑。火车重新启动时,窗外的灯火连成流动的星河,车窗外的风裹着水汽吹来,已经明显带着南国特有的湿暖气息。

就这样走走停停,经历了4,5天。终于来到了广州。

桂儿这几天在火车上,虽然是坐的豪华套间,但是也憋坏了。

阿诚对她说:“小姐,你稍等一下。”说着连忙跑下去,月台找了一些挑夫过来搬运行李,然后让丁香跟着桂儿下车。

桂儿抬头看去。

只见广州站的月台铺着青灰色水泥,尽头矗立着西洋式钟楼,尖顶直插暮色。站内挂着“粤汉铁路”木牌,月台的铁皮棚顶漏下斑驳天光,照见扛着藤箱的旅客与穿制服的搬运工。

铁轨旁停着蒸汽车头,煤烟混着水汽弥漫,乘务员挥着红绿旗吆喝。穿短打的挑夫围着洋行职员讨价,旗袍女子踩着高跟鞋避开积水,报童穿梭叫卖《申报》,头条印着“西南政务会议”字样。

广州火车站采用西方近代建筑风格,整体造型庄重典雅,屋顶有明显的西式屋檐设计,墙面线条简洁,窗户排列整齐。

车站内部天花板很高,配以简洁的石膏线装饰,地面可能铺着带绿色花纹的瓷砖,候车大厅设有木质长椅,墙壁上有一些香烟广告和女明星的装饰画。

阿诚领着挑夫,挑着行李,一边带着她们慢慢的往外走。

出站口有检查处,穿中山装的稽查员翻查行李,粤语、官话,还有各地方言在喧嚣中交织,比起丰城多了一些通商口岸的杂沓生气。

轮到检查他们行李的时候,那稽查员一脸的铁面无私,打开箱子就要往里翻,阿诚连忙笑着掏了几块银元放在手里,然后用握着银元的那只手去握稽查员的手笑着说:“辛苦了,辛苦了,都是我们小姐的私人行李,小女儿家的东西不方便在大庭广众下显露。”

那稽查员跟他握完手之后,手握成拳头掂了掂阿诚刚刚用握手的方式暗中交过去的银元,大概知道分量了,又作势稍稍的翻了翻。就点点头:“普通人家的东西,也没什么好查的,走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