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慈善晚宴(1 / 2)
阿诚听了大喜过望,当时就想跪下来,桂儿一看街上那么多人,连忙拉住他说:“在街上可别这样了,到时候引来别人的注意,还是低调点吧。”
到了慈善晚宴的当天,桂儿特地穿了一件好一点的衣服,来到陈仲宇所说的大酒楼。
她这才知道这个慈善晚宴并不是陈仲宇他们报社一家举办,而是香港各界联合举办的。
厅内悬着“共赴国难”的红绸横幅,靠墙的位置搭着半尺高的主席台,铺着深紫色绒布,摆着酸枝木太师椅,椅背上搭着明黄色绸缎椅披,绣着“还我河山”四个黑字。两侧的墙壁上,挂着几幅水墨山水画,却在画旁悬着抗日标语的木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寸山河一寸血”,墨迹淋漓,与古画的清雅形成奇妙的呼应。
侍者们穿着笔挺的白色制服,戴着浆洗过的领结,端着托盘穿梭在宾客间,托盘里是盛着香槟的高脚杯与摆着精致点心的瓷碟。点心多是粤式茶点,虾饺、烧麦、蛋挞。
到场的富豪穿着名贵的西装或者绸布大褂,也有穿中山装的,但是并不多。
名媛和太太们,大多是穿着旗袍,或者洋装,桂儿穿的这一身是以前在江城的时候云翔楼定做的,布料名贵,做工繁复,还有钉珠绣花金银线,加上她本身有容貌清丽。就算没有佩戴任何首饰,别人都觉得是个富家千金,虽然看着脸生,但是都礼貌的点点头,别的报社的人进门的时候要查邀请函,她直接就放进来了。
桂儿在会场内走了一圈,没有发现陈重宇,正纳闷,虽然说让过来看一下回去写报道,但是她对于来参加慈善晚宴的人一个都不认识,最起码得有一份人名资料啊。
这时候一个穿着半旧西装,20来岁,梳着背头的年轻男人走到她面前,说:“你是陈总编派过来写新闻稿的吧?”
桂儿看着他一时不知道应该说是还是不是?
那年轻人笑着自我介绍说:“我叫刘少林,是报社的摄影记者,之前看到过你来找陈总编。”说着晃了晃自己胸前的照相机。
桂儿想起来了,自己第一次去找陈仲宇的时候,当时不知道陈仲宇坐在哪里,刚好有一个人叫他,那个人就是眼前的这个刘少林。
桂儿不知道这个刘少林的底细,现在陈仲宇又不在,她提高了警惕,微笑着说:“原来是刘记者,我正在发愁呢,这会会场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还请你指点一下,我回去好做资料交差。”
刘少林有些意外的说:“我还以为你是这他们的圈内人,所以陈总编才派你过来的,要知道这可是肥差,可以来这会场见见世面。而且全都是公子哥,女记者说不定能认识些阔佬,要是能攀上高枝,那可就飞上枝头当凤凰了,我们报社几个女记者都说愿意来,陈总监都没批,说没必要为了这些小事花心机,做报纸就得报道一些社会大事。”
说着眼睛上下打量着桂儿,感觉在通过桂儿的穿着打扮,揣测着桂儿的身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