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邻居(2 / 2)
他早就注意到,在这些女人中只有孙姨不捉虱子。她说她身上没虱子。就是嘛,人家是仙女嘛,仙女身上怎么会有虱子呢。男孩可怜兮兮把求救的目光投向孙姨。无奈孙姨看书太投入了,对周围的家长里短像没听见一样。
男孩看到了那本书的书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孙姨要炼钢么?哦,孙姨炼钢一定能炼成,她是仙女么。她不但能炼成。而且还会炼出好钢,不像街道上那些积极分子,炼出来的全是铁粑粑。有人说那根本不是铁,更不会炼出钢,往好了说,只能用它垫马路。说这话的人是那个写大字的右派。这下好了,孙姨要炼钢了。仙女要亲自炼钢了,那么,要赶超英国佬,赶超美国佬还不是明后天的事儿,小菜一碟嘛。再加上苏联老大个帮忙,那解放台湾也就不再是喊喊口号的事了。紧接着再去解放世界上的三分之二受苦人。啊——,共产主义立马就要实现了!坏啦,这么快就解放了台湾,轮不到我长大去当兵,去解放台湾了。男孩又不愿意孙姨炼钢了。
“七号大妹子,你家小臣在干什么?”问话的是老豁牙子,她家住在一号。这幢平房从一号排到十四号,共住有十七户人家,其中有六个家庭是两家合住在一个号的房子里,人们习惯上称他们是“同居户”。“同居户”三个字总让人不由自主地冒出下流的念头——同居户?谁和谁同居?住户中极少有本市土生土长的,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人说山东话,有人说河南话,有人说甘肃话,有人说安徽话、、、、、、说东北话的人居多数。本地土着被外来人歧视性地称做“二娃子”,二娃子的语言被称做“此地话”。这样一来,平房区的孩子个个都成了语言大师,操起各地的方言,他们都能乱真般地来上几句。即便不会说的,却也都能听懂。
老豁牙子说话带北京口音,她家住一号,她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肚子里装着说不完的故事。由于她丈夫比她小得多,所以左邻右舍都不称她大娘而是称她为大嫂。别看老豁牙子没有什么文化,可讲起故事来,比收音机里说评书的那位大明星还逗人。男孩一直怀疑老豁牙子是假装没有文化,他认定老豁牙子不但有文化,而且文化还挺高。他也一直觉得,老豁牙子的北京话是全世界第二动听的语言。第一动听的是孙姨说的北京话。孙姨的话有一股甜味,她的甜味让人的鼻子闻过一回后,心里头还要香甜三四天。老豁牙子聊起天来大家都爱听,一旦聊到兴头上,荤的素的一起来,没人不喜欢。
没什么意思的年头,好在小孩子总能找到乐趣,打打闹闹,捉虫斗草,若是谁碰巧发了财,花一两分钱还可以到书摊上租一本小人书看,还能让几十个孩子都沾光,跟着一起看。除了学校包场看电影,看小人书就是最高享受了。成年人就极其悲惨,电影票买不起,即便买得起也没工夫看。一到晚上只能早早钻进被窝,为了省电还必须早早关灯。上了一天班的男人,为了第二天起大早赶着去上班,他们等不及小孩睡着就急猴猴爬到女人肚皮上,为造更小更多的孩子而竭尽全力。管它生男孩还是女孩,先造出来再说。胡乱生出的孩子越多,厂工会给的救济金就越多。一个月多给七元钱的救济金,等于额外涨了一级半工资啊。生,拼命的生,粗制滥造的生,生的越多越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