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医毒同源(2 / 2)
“更重要的是,二十年前江湖上就有传闻。”他开口时,声音里添了几分对往事的悠远感,“兽白衣为了追求‘医毒同源’的最高境界,硬是跟师门吵翻了天,连几位至交友人苦口婆心相劝都听不进去。最后,他就揣着个旧药囊,里面插满银针,孤身一人闯进了蜮最猖獗的黑水河栖息地,一门心思想亲手捕捉活蜮,研究那毒物的习性与解药配方。”
阳星顿了顿,指尖停在罗盘中央的指针上,轻轻转了半圈:“自那以后,他便杳无音信。有人说亲眼见他被蜮群围攻,当场就被毒针射穿了喉咙;也有人说他被困在了黑水河深处的溶洞里,出不来也活不成。这些年过去,江湖上早就默认他凶多吉少,连他当年的医馆旧址,都成了说书人讲传奇的由头。”
“哦?原来师兄你是蒙对的!”季五听完,原本紧蹙的眉头“唰”地舒展开,脸上的冷峻消散得无影无踪,反倒咧开嘴,语气里满是戏谑。他故意用胳膊肘轻轻撞了撞阳星的肩膀,眼神里带着几分促狭的笑意,“我当你是早有耳闻,藏着什么独门秘诀呢,闹了半天是‘猜’的!”
阳星斜睨了他一眼,没好气地抬手轻拍开他的胳膊,嘴角却藏不住那丝浅浅的笑意,低声回了句:“你这莽夫懂什么,这叫观察与推断。”路人站在一旁,听得恍然大悟,忍不住连连点头——原来方才那看似笃定的判断,竟藏着这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难怪能一击即中。
就在众人围着“兽白衣”的话题聊得热络,连光天前辈都捋着胡须感慨“江湖故人多浮沉”时,前方突然传来五行门弟子们压抑不住的兴奋呼喊:“看前面!是出口!终于到了!”
众人闻声,话音还卡在喉咙里,便立刻收住话头,脚步也跟着一顿。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抬了起来,顺着土拨鼠的方向望过去。
只见不远处的丛林尽头,一道隐藏得极深的山涧赫然撞入眼帘。那入口处的道路被茂密的阔叶灌木和半人高的狗尾巴草层层掩盖,翠绿的枝蔓像交织的网,从两侧山石上垂落下来,交错缠绕着挡在路前,叶片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在日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几乎将窄窄的路面遮得严严实实。
若不是领头的土拨鼠猛地停在入口旁,后腿蹬地立起身子,前爪拢在胸前,冲着众人“吱吱”叫个不停,声音尖锐又急切地示意方向;再仔细眯眼分辨,那入口怎么看都像一处不起眼的、向内凹进去的石缝——边缘的岩石覆着厚厚的青苔,颜色与周遭的山石草木融为一体,连风吹过的动静都和别处无异,稍不留意,脚步便会径直迈过,绝难发现这藏在林间的秘道。
众人跟着土拨鼠转过一道弯,脚步却猛地僵住——前方的去路竟被一簇簇碗口粗的荆棘死死堵住。那些荆棘枝丫虬结交错,像无数只扭曲的手缠在一起,枝桠上布满了寸许长的尖刺,尖梢泛着森冷的寒光,在日光下闪得人眼睛发疼,密密麻麻的几乎密不透风,连只麻雀都难钻过去。
荆棘丛后便是深不见底的山涧,黑黢黢的涧口像巨兽张开的嘴,隐约能看见底下潮湿的岩石。更让人发怵的是,涧底不时传来“丝丝——”的诡异声响,绵长而阴冷,带着几分黏腻的拖沓感,像极了毒蛇吐信时发出的动静,顺着风飘进耳朵里,听得人头皮一阵发麻,后颈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一行众人顿时齐齐停下脚步,先前脸上因赶路而紧绷的急切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掩饰不住的迟疑,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了几分,没人敢轻易往前迈一步,竟真有些望而却步。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眉头都拧成了疙瘩,眼神里满是为难——硬闯怕是要被尖刺扎得满身是伤,绕路又不知要多耗多久,先前赶路的冲劲瞬间泄了大半。
片刻的沉默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一旁的土拨鼠。这小东西可是领路的关键,总不能把人晾在这进退两难的路口。而那土拨鼠正蹲在荆棘丛前,小脑袋歪着,黑亮的眼睛盯着丛中缝隙,尾巴轻轻扫着地面,倒像是在思索对策。
哪知那额间带白毛的小家伙,早趁着众人驻足打量路况、气氛紧张的间隙,找了处干净地方,用锋利得像小刀片似的门牙“咔哧咔哧”地啃着核桃。硬实的核桃壳没一会儿就被它啃出了一道裂缝,碎壳顺着青石板滚落在落叶堆里。
此刻它正抱着肥嘟嘟、油汪汪的核桃仁,蹲在一块被日光晒得温热的光滑青石板上,脑袋一点一点地,美滋滋地啃着。褐色的果仁碎屑混着细碎的油星顺着嘴角往下掉,落在它灰棕色的绒毛上,格外显眼。小腮帮子被塞得鼓囊囊的,像两个圆滚滚的小球,随着咀嚼的动作轻轻颤动。黑亮的小眼睛惬意地眯成了一条细缝,只死死盯着手里的吃食,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它无关。
众人投来的那一道道满是无助与期盼的目光,于它而言仿佛不存在的空气一般。这副“天塌下来也先吃饱再说”的悠闲模样,配上先前领路时的机灵劲儿,反差得让人又气又无奈——偏偏还没法跟这不通人言的小东西计较,只能站在原地看着它慢悠悠地享用“奖赏”。
“上面!”就在众人愁眉不展,连光天前辈都捻着胡须沉吟时,一名身着青色卦服的卦庄弟子突然抬手直指半空,眼睛瞪得溜圆,像发现了稀世珍宝似的兴奋叫道,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惊喜,连声调都拔高了几分。
众人循声齐刷刷抬头望去,只见山涧两侧的峭壁之间,一条用手腕粗的老藤编制而成的“路”凌空伸展开来。那藤蔓被编织得极为密实,却窄得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表面还缠绕着细密的带刺枝丫,被山风吹得晃晃悠悠,离地足有两丈多高。这模样,怎么看都不像是供人行走的通道,反倒像是专门为土拨鼠这类小型兽类量身打造的捷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