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7章 五大军团,八位美人(1 / 2)

加入书签

赵家军已经和吐蕃大战数次了,吐蕃的实力大不如前。

此番哪怕莫卧儿帝国以倾国之力相助,对于赵家军而言,打的还是后勤。

只要后勤无虞,那么前线便会势如破竹。

一旦后勤难以为继,在这寒冷的冬天,很容易功亏一篑。

所以赵安亲自坐镇后方,大力推动浑国各大部族迁徙,将他们的粮草和牲畜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同时也在让人从关中、陇右、河西走廊、益州等地运送粮草。

巧合的是,现在正值一年一度的“放马归山”的日子。

以前浑国人培育青海骢,也就是龙种,便是在冬季将良牝马置于青海湖中山地,至春季产驹。

《隋书》也有记载,“吐谷浑有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动辄方牝马与其上,言其龙种。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日行千里,故世称青海驹。”

赵安亲眼看到成群的青海驹,也骑着驰骋过,给他感觉这种马的耐力相当出色。

说它能够日行千里,那肯定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

但他征战四方这几年,骑过的战马难以数清,青海驹绝对是日行最多的。

理想条件下,马日行的极限是三四百里。

对于青海驹来说却不是太困难。

它们真的是太适合长途奔袭了。

血屠卫的将士们若是见了,估计都要赖在马背上不下来了。

他们擅长奔袭战、迂回战和闪电战,可也跑死了大量战马。

青海驹就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一般。

如果能够成为全员标配的话,血屠卫的战力还会跃上一个台阶。

再用上燧发枪,苦练射术……

咝!

画面太美!

赵安都没有细想,便砸钱广邀这方面的行家,请他们为大赵尽可能多地培育。

钱不是问题。

需要多少,他就给多少!

钟玉也是爱不释手,将青海驹的鬃毛给捋得像是柔顺的秀发一般。

她笑嘻嘻地冲着赵安道:“安哥哥,这么好的马,我猜你会优先提供给血屠卫,那踏白军能不能排第二?”

赵安强忍着笑容道:“你确定?”

“嗯?”

见他神色不对,钟玉皱了下眉头道:“难道还有更好的?”

赵安朝着她的额头给了一板栗道:“这次可是由你率兵招揽浑国诸部的,浑国有什么好马,你还不清楚?你是想和我讨价还价吧?”

“哪有!哪有!”

钟玉噘着嘴,打死不承认:“人家只是觉得如果安哥哥不舍得给青海驹的话,那么对于踏白军而言,‘浩门马’也是极好的!”

果然!

她早就惦记上浩门马了……

此马亦称“大通马”,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南麓,以产区在大通河流域而得名。

浩门马挽乘兼用,体格中等,灵活敏捷,善于翻山越岭。

唐太宗李世民所拥有的“六骏”之一“特勒骠”,就是这种马。

常见的马匹都是两侧前后脚同时抬起,称为“对角步”。

这种马一侧前后腿同时凌空腾踔,善走对侧步,俗称为“走马”。

能跑“对侧步”的马可是特种良马,非常稀少,也很珍贵。

踏白军那么多人,若是每人一匹,真不知道要砸多少钱进去。

不过,好兵配好马。

需要把这变成一种荣耀。

踏白军这几年杂活累活全都干,还屡立大功。

其他方面的犒赏不能少,也要赏赐浩门马。

赵安笑了笑道:“你这小算盘打得不错,我也不吝啬,等到来年,除了培育所需,我会把所有的浩门马都赏赐给踏白军,你代本王来分。每人一匹不可能,优先奖励这几年立功多的,表现出色的精兵强将。”

“多谢安哥哥!”

钟玉高兴得一跳而起道:“有了这么好的马,今后踏白军一定多立新功。”

赵安点头道:“想必你也知道,浑国还有一种好马,名为‘河曲马’,持久耐劳,对高寒多变的气候环境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不过这种马并非浑国所独有,而是主要产于黄河第一弯曲部。”

“常言道,‘汗马功劳’,其实说的就是这种马,我也下令不惜成本地培育和养殖了。”

“还有鞑靼的三河马、伊犁河谷的伊犁马等等,如今但凡属于我大赵境内的名马,我都让人全力去养了。咱们赵家军用的兵器会越来越好,骑的战马自然也会越来越好!”

钟玉先是把头点得像是小鸡叨米一样,随后突然飙车道:“那安哥哥你一定属于最耐劳,最持久,最勇猛的龙马吧?”

“!!!”

要不是还有太多事需要忙,就冲她这话,赵安一定扛着她就走,让她十天半个月下不了榻。

终是多宠了一点。

这丫头颠鸾倒凤的时候都骑上瘾了……

随着高原上的寒风愈发凛冽,他不知疲倦地忙于诸事,攻打吐蕃的两路赵家军也是捷报频传。

韩阔和吕三更联手,连夺理塘、巴塘、芒康等地,一直打到了怒江流域。

赵安传令让他们接下来以防守和御寒为主,等到来年再战。

那么多兵马都待在苦寒之地也没必要。

可以后退一些,然后进行轮换。

卢义带着大军不仅夺得了长江源头,而且基本上将唐古拉山脉以北的吐蕃兵马都给肃清了。

吐蕃可能选择了战略放弃。

这一带的兵马不多。

赵安也给他下达了差不多的军令。

吐蕃已经连强弩之末都算不上了,只能说是苟延残喘。

今年的任务出色完成。

没必要再让将士们跨年而战。

而且颇为蹊跷的是,自从奥布则身死,所率精锐也葬身于高原之上后,莫卧儿帝国迟迟没再派兵驰援吐蕃。

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出身于鞑靼,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哪怕他们这一支去了南亚次大陆,那也是好勇斗狠之徒。

他们可能会有所畏惧,但绝不会善罢甘休。

想来是在筹谋什么。

眼看年关已近,赵安带着钟玉快马加鞭地回到了铁门堡。

他答应了两个小棉袄,要和她们一起过年。

岁岁和安安看到他以后,也是一路飞跑,举着双手要抱抱。

赵安刚把她们抱到怀里,两个娃子便一人一边,不停地亲着他的面颊,还嘟囔道:“爹爹太好了,爹爹回来陪我们过年啦!”

赵安招了招手,把高原之上的百姓做的一些小工艺品,送给她们俩道:“爹爹就是忘了今夕是何年,也不会忘了跟你们的承诺。”

钟玉看到这一幕,眼中都泛出泪花了。

水沁走到她身旁道:“玉妹妹,你是不是也该为你家安哥哥生儿育女了?我就纳闷了,不仅你们三姐妹,瑶妹妹的肚子也是没啥动静。难道是夫君欺负你们的时候,故意收着呢?”

“收”这个字就显得很有灵魂。

然而在钟玉看来,实际上是反着的。

他们俩每次都能尽情尽兴,极尽欢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