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9章 尼庵走出的皇子母(1 / 2)

加入书签

大中祥符二年秋,汴梁城外的报恩寺飘着檀香,李宸妃(当时还叫李氏)正跪在蒲团上抄经,粗布僧衣的袖口磨得发亮。佛堂门被轻轻推开,刘娥带着两个宫女走进来,身上的锦缎襦裙扫过门槛,留下一阵香风。

“你就是李氏?”刘娥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李氏赶紧起身行礼,抬头时看见刘娥鬓边插着支赤金步摇,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上面,晃得人睁不开眼。“太后(此时刘娥为德妃,后追尊)听说你命格好,想带你入宫做事。”刘娥说着,递过一件藕荷色的宫装,“明日就跟我走。”

李氏愣在原地,手里的毛笔“啪”地掉在砚台里。她本是蜀地孤女,家乡闹水灾才逃到报恩寺当尼姑,从没想过能入宫。第二天跟着刘娥进了宫,才知道所谓“做事”,是要她给宋真宗赵恒侍寝——刘娥多年无子,想借她的肚子,保住自己的地位。

第一次侍寝那晚,李氏穿着刘娥准备的薄纱寝衣,紧张得浑身发抖。赵恒坐在床边,手里拿着杯酒,却没喝,只是看着她:“你别怕,往后在宫里,有朕护着你。”那晚的烛火摇曳,帐幔低垂,李氏闭着眼,只觉得浑身发烫,像被火裹住。

没过多久,李氏就怀了孕。刘娥特意把她安排在偏殿,每天派人送补品,还亲自过来陪她说话,教她宫里的规矩。有次李氏想吃蜀地的辣菜,刘娥立刻让御膳房的蜀籍厨子做,看着她吃了两大碗,笑着说:“慢点吃,别呛着,对孩子不好。”

可宫里的人都知道,李氏怀的孩子,将来要记在刘娥名下。有天夜里,李氏摸着肚子哭,说想给孩子留件念想。刘娥知道后,亲自给她送了块玉佩,上面刻着“平安”二字:“这是我当年入宫时带的,给孩子留着,将来他长大了,你还能认出来。”

大中祥符三年四月,李氏在偏殿生下个男孩,哭声响亮得能传到殿外。刘娥赶过来时,孩子已经被宫女抱在怀里,裹着明黄色的襁褓。她走过去,轻轻摸了摸孩子的脸蛋,然后对李氏说:“孩子就叫赵祯,往后跟着我住,你放心,我会把他当亲生儿子养。”

李氏看着被抱走的孩子,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却没敢哭出声——她知道,这是她和孩子的命。刘娥没亏待她,封她为崇阳县君,给她安排了宽敞的住处,还允许她偶尔去看孩子。每次看赵祯,李氏都穿着普通宫女的衣服,站在远处,看着刘娥抱着孩子喂奶,看着孩子学走路,心里又酸又暖。

赵祯渐渐长大,总觉得李氏亲切,每次见到她,都会跑过去拉她的手。刘娥看在眼里,没阻止,只是笑着说:“你李姐姐人好,你要多跟她亲近。”有次赵祯得了风寒,李氏守在床边,整夜没合眼,给孩子擦汗、喂药。刘娥过来时,看见李氏眼里的红血丝,轻声说:“辛苦你了。”

后来李氏又生了个女儿,可没过多久就夭折了。她伤心过度,身体越来越差,刘娥特意让太医院的太医给她诊治,还把她升为宸妃。可李氏的病没好转,到了天圣九年,已经卧床不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