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十里寒塘路(3)(2 / 2)

加入书签

他大笔一挥,在洒金黄纸上写下了三个名字,如此一来,本次殿试,三鼎甲就已产生了。

他一走出来,众人皆跪拜在地,“参加摄皇帝。”

他高高站着,俯视众人,沉声念道:

“探花,许义山——”

许义山面露喜色,本次能进前三甲,实属意外,忙叩拜谢恩。

颜巽离扫过一眼,继续念道:

“榜眼,谢玄——”

谢玄听到自己的名字,竟好大不相信似的擡起了头,他原本不抱什么希望了,哪料到自己竟然能荣登榜眼,实属意外!

不过,为什么又是老二啊,他有些欲哭无泪。

到了最后,众人皆都屏气凝息,心中暗自揣测,本次殿试选出来的状元,可谓非凡,到底会是谁?

鲁仲稍稍扭头,看了一眼前面的姬澄明,面上露出了一抹苦涩的微笑。

“状元,姬澄明——”

颜巽离的眼睛,如鹰隼般注视着殿内的一个人。

只见那名姬澄明先是面露惊异,稍稍一怔,十分狂喜,旋即又很快地恢复平淡。

颜巽离对他的反应尽收眼底。姬澄明,果然不出他所料,尽管藏的很深,但眼神和骨子里都透着对功名的渴望,这样的人,最能为他所用。

他注视着叩拜谢恩的姬澄明,嘴角勾起微笑,心中颇为得意。

……

本次殿试并不黜落考生,皆录取为进士,以彰显摄皇帝恩泽。

鲁仲虽是进士,却并不在前三甲之中,和他会试考取甲榜第一名的成绩差距很大,但他没有很失落,似乎在意料之中。今日的这个结果,更加印证了他心中的想法。

他前来向姬澄明贺喜:“恭喜澄明兄,我就知道你的才华,远在我之上,你是状元,实至名归。”

旁人都只道鲁仲能够考上会元,是瞎猫碰见了死耗子,可姬澄明知道,鲁仲的实力不该如此,至少也应该在前三甲。

他仔细回想着题目,看到面前的鲁仲,心中突然了悟。

众考生拿到这个题目,皆是逢迎着颜巽离的心思,鲁仲并非不懂得“变通”,而是遵循本心,又落在了“礼法”二字,触犯了颜巽离的逆鳞,这才将他从前三甲之中拉了下来。

姬澄明不由得感叹道:“鲁仲兄,你可是——”

“我已经了我该尽的职责,哪怕没有考中进士,也并无遗憾。”鲁仲面色无憾地说道。

姬澄明肃然起敬,他生来善变,不受礼法约束,他知道绝对做不到鲁仲这种程度。

他这个新科状元,被众人簇拥着,扭头却瞥见了独自行走在夕阳中的鲁仲,身影被拉的很长——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可若论这天地之间恒不变者,那便是“正道”。

……

一时之间,状元“姬澄明”这个名字,传遍了天下。

稀罕的不是这个新科状元,而是他是本朝第一位白衣出身的状元,加之他还当过几年道士的经历,更为他平添了几分清心寡欲、飘逸出尘的气质。

世人皆知,这位摄皇帝钦点的新科状元,前途无量,贵极,红极。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上至公卿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对这位“白衣状元”十分好奇,邀请的帖子纷至沓来,无数人的人赶到偏僻的菩萨庙,几乎要将门槛都踏平了。

这其中,便有玉姬长公主。

她朱唇轻启,倦怠的眼神流光一转,又精神奕奕,“姬澄明,——”

这次的状元,竟然是他?

心中倒有些几分惊讶,就好像遗漏了一颗明珠,倒更让人更想要得到了。

……

千里之外的岭南地区,叛乱军占领的城池之中,轩辕瑛得知这个消息,仰天大笑。

……

沈红蕖坐在微明草堂,望着“雨止”二字,拿出那两块小石头,一个刻着小小的莲花,一个刻着小小的豆腐。

素姐姐着人送来厚厚的一大纸,上面写着姬澄明的生平,他是浙江余杭人,五岁便入塾进学,七岁脱口成章,是县里远近闻名的神通,十二岁中秀才,十五岁就中了举人,中了举人后,因要为祖母祈福,家中设了道场,被云游的大觉观张真人相中,为俗家弟子,云游七年后,于去年返回京城,参加会试,二十二岁得中状元。

姬澄明,这个身份,看来不是假的。

如今事实摆在面前,她到底该相信事实,还是该相信自己的直觉?

她擡起头,眸中的疑虑如云雾般消散,紧紧握着那两个小石头。

无论如何,且去试他一试,真相便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