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曾家子弟(2 / 2)

加入书签

只见武安君不退反进,体内真元微微激荡,右手成拳,使出“空明拳”的招式,后发先至,精准地撞在曾浩的掌心上。“砰!”一声闷响,曾浩只觉得一股巨力从掌心传来,手臂瞬间发麻,整个人像断线的风筝一样倒飞出去,重重撞在墙上,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武安君暗自松了口气——他刚才收了三成力,若是全力出手,曾浩此刻怕是已经废了。他不想跟曾砚结下死仇,毕竟曾砚是皇帝的心腹,如今又是淮西总管,势力不小。只是略施教训,让曾浩知难而退,就算曾砚日后知晓,也不会太过计较。

曾浩捂着胸口,挣扎着爬起来,脸上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他能感觉到,对方根本没尽全力,否则自己绝不止受这点伤。这人到底是谁?崔家还是谢家的子弟?怎么会有如此高强的武艺?

这些念头在他脑海里翻腾,之前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只剩下深深的挫败感。他定了定神,朝着武安君拱了拱手,语气诚恳:“曾家曾浩,谢过公子手下留情。”

“天下很大,莫要小瞧了天下英雄。”武安君微微点头,对曾浩的识趣有些意外——看来曾砚重点培养他,也不是没有道理。

“曾某为方才的孟浪向各位道歉。”曾浩又朝着叶柔、曹妈妈等人拱了拱手,随即看向武安君,“不知公子高姓大名?日后曾某也好登门拜访,请教武艺。”

“贱名不足挂齿,后会有期。”武安君摆了摆手,依旧不愿暴露身份。

曾浩迟疑了一下,终究没有再追问,转身踉跄着下楼离去——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武安君刚才那一拳,只想尽快回去练功,再也不敢狂妄自大了。

曾浩一走,周围的世家子弟顿时围了上来,想打听武安君的身份,却被他用眼神制止了。叶柔走上前,声音轻柔:“多谢公子出手相救,公子不妨随我入内,奴家抚琴一曲,聊表寸心。”

“好。”武安君点了点头,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跟着叶柔走进了她的房间。曹妈妈松了口气,赶紧指挥伙计收拾残局,心里暗自庆幸——幸好今天有武安君在,不然这事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进了房间,叶柔让丫鬟玉珠给武安君倒上茶,自己则坐在琴前,手指轻轻拨动琴弦,却没有立刻弹奏。她看着武安君,轻声问道:“武大人,您怎么会来这里?”她早就认出了武安君的声音,只是刚才没敢点破。

武安君端起茶杯,却没有喝,语气凝重:“邓州战事再起,朝廷命我尽快返回唐州防备北元。只是在临安时,我听到一些传言,觉得该早点告诉你,让你有个准备。”他顿了顿,把蔡正阳准备纳她为妾的消息缓缓说了出来。

他本以为叶柔会大惊失色,可没想到,叶柔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仿佛早就知道了一样。

“武大人,其实我早就猜到了。”叶柔停下拨弦的手,眼底满是疲惫,“当初我离开建康去襄阳,就觉得有人在背后算计我。这一天,或早或晚,总会来的。”

“你若是愿意,我可以带你去唐州。”武安君看着她,语气诚恳,“到了唐州,我可以伪造一个你‘意外身亡’的现场,给你换个身份,让你安安稳稳地生活。”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叶柔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苦涩:“武大人,谢谢您的好意。可我不能走——我母亲和嫂嫂还在临安,她们拉扯我长大,我不能丢下她们不管。”她母亲和嫂嫂还在礼部的掌控之下,若是她跑了,她们一定会遭殃。

武安君沉默了——他知道叶柔的顾虑,可临安是朝廷的地盘,崔思退在那里都束手无策,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法在临安动蔡正阳的人。

“抱歉,我能力有限,帮不了她们。”武安君的语气里满是愧疚。

“武大人不必自责,这都是我的命。”叶柔勉强笑了笑,重新拨动琴弦,“不说这些了,奴家给您弹一曲吧。”

悠扬的琴声在房间里响起,却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悲凉,像秋日的落叶,又像寒冬的飞雪。武安君静静地听着,心里五味杂陈。

一曲终了,叶柔揉了揉眼睛,轻声道:“武大人,奴家有些累了,想早些歇息。”

武安君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起身朝门口走去。走到门口时,他回头看了一眼叶柔,只见她坐在琴前,背影单薄得像一片随时会被风吹走的叶子。他心里清楚,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远了。

离开烟雨阁后,武安君刚拐进一条小巷,就感觉几道冰冷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心中一凛,知道是有人在跟踪自己——多半是蔡正阳或者曾浩的人。他没有停留,脚下发力,将轻功发挥到极致,身形如鬼魅般消失在黑暗中,很快就甩脱了跟踪者。

几天后,武安君回到了唐州。此时的大乾朝堂早已一片紧张,水师频繁调动,边境各州也加强了戒备——所有人都知道,北元的铁浮图一旦南下,战事就会一触即发。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传来:北元的铁浮图从夏州撤军,放弃了与西凉的对峙,转而大举南下,目标直指淮北三州。

武安君不敢怠慢,立刻开始调兵遣将:亲率五千骑兵、一万步兵进驻方城;命郭进率三千步骑驻守南阳,与自己互为犄角;又让汪志新率领刚组建的战车营驻扎在方城与南阳之间,随时准备支援两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