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3章 重生的意义!(1 / 2)

加入书签

回到家时,已是后半夜。

村子里万籁俱寂,只有几声零星的狗吠和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

冬天住窑洞是最美最舒服的,外面寒风呼啸,窑里温暖如春。夏天虽然窑里也很凉快,但比较潮湿。冬天就不一样了,冬天窑洞里只有温暖,没有一点潮湿,还不用烧炕。

美哩很!

刘青山简单洗漱了下,温热的水洗去了一路风尘和疲惫,他长长舒了口气,感觉浑身的筋骨都松弛了下来。

虽然离家半年,但炕上的被褥依旧蓬松柔软,散发着一股好闻的、混合了阳光和皂角的干净气味。

他知道,这一定是老妈王凤仪每隔几天就过来收拾晾晒的结果。

她总是这样,默默地把一切都打理得妥帖,仿佛儿子随时都会推门回来。躺进这样温暖干燥的被窝里,仿佛被母亲无声的关爱紧紧包裹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和舒适感瞬间驱散了所有疲惫。

几乎不到一分钟,刘青山就沉沉睡去,连梦都没做一个。

再一睁眼,窑里已经洒满了明亮的光线,透过窗户,外面阳光明媚,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刘青山眯着眼摸过枕边的手表一看,时针竟然指向了十点!

“嚯!”他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忍不住失笑。

这一觉睡得可真沉,真是半年多来头一回睡得这么踏实、这么解乏。

窗外鸟鸣清脆,空气中飘来隐约的饭菜香,让他顿觉神清气爽,饥肠辘辘。

他利索地穿衣下炕,推开窑门走了出去。

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麻雀在啄食地上的谷粒,见人出来便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看来家里没人,都出去了。

刘青山走到院子一角的水缸旁,舀起一瓢沁凉的井水,痛快地洗了把脸,冰凉的水珠瞬间驱散了最后一丝睡意。用挂在铁丝上的旧毛巾擦干脸,他习惯性地先拐进了厨房。

果然,灶膛里还埋着未熄尽的柴火,保持着余温。

一口大铁锅上架着老式的蒸笼,揭开笼盖,一股混合着麦香和蒸汽的热浪扑面而来。

里面温着的早餐顿时映入眼帘:一大海碗擀得极匀称、切得二指宽、白生生的手工面条;旁边一小碗油亮鲜红、香气扑鼻的臊子,肥瘦相间的肉丁炒得焦香,浸在红汪汪的辣子里;还有三个煎得金黄酥脆、边缘带着漂亮焦圈的荷包蛋,一看就是用了心火候恰到好处。

这浓郁的家的味道,瞬间勾得他肚子咕咕直叫,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刘青山笑着将面条、臊子、煎蛋全都端到灶台边。

他先是将那碗红艳诱人的臊子整个浇在白皙的面条上,看着滚热的油辣子慢慢渗透下去。

接着,从窗台上的搪瓷盆里抓了一小把切得细碎的嫩绿葱花,撒在红白相间的面上,顿时色彩鲜亮,令人食欲大增。

最后,他将那三个金黄的煎蛋妥帖地码在最上面。

一大碗豪华版的家常臊子面就此大功告成。

他端着这碗沉甸甸、香喷喷的面,没去堂屋的八仙桌,也没坐院里的板凳,而是习惯性地一屁股坐在了窑洞的门槛上。

这里阳光正好,视野开阔,抬眼就能望见远处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和湛蓝如洗的天空。

他觉得,这样无拘无束地坐着,吃起来才更痛快,更酣畅淋漓。

他抄起筷子,搅拌均匀,然后埋下头,呼噜呼噜地大口吃起来。

面条筋道爽滑,臊子咸香麻辣,煎蛋外焦里嫩,混合着葱花的清香,每一种味道都恰到好处,美的让人想把舌头都吞掉。

这就是他想了半年的味道,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家的味道。

他吃得额头冒汗,浑身舒坦,一大海碗面条,连汤带料,不到十分钟就见了底。

吃完最后一口,他满足地长吁一口气,感觉一股暖流从胃里扩散到四肢百骸,一夜深眠积累的疲惫被彻底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精力充沛、元气满满的踏实感。

“舒坦!”他抹了把嘴,笑着自言自语道。

起身走到水池边,他将碗筷仔细冲洗干净,倒扣着沥干水,放回碗柜里原来的位置。

一切都收拾利索,他站在静悄悄的院子中间,阳光晒得人浑身暖洋洋的。

他想了想,转身又回了自己的窑。

很快,他便再次出来,手里多了些东西。随后,他利落地掩上院门,迈着轻快而有力的步子,出门而去。

昨天家里人都见到了,包括大姐刘文竹和她怀里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外甥王景行。

不过昨天院子里人实在太多,乱糟糟、热闹闹的,哭的笑的说的喊的混成一片。王景行才半岁大,正是离不得人、需要精心呵护的时候,怕被惊着吵着,大姐刘文竹吃过晚饭,喂饱了孩子,便早早抱着他回家去了。

刘青山那会儿正被爷奶叔伯们围着问长问短,压根抽不开身,连凑近好好说句话的机会都没捞着。

他心里惦记着,便打算今天专程去大姐家看看。

夏天那会儿,在王卫国的坚持和刘青山的帮衬下,王卫国一家就已经从原先的村子迁到了弯河村。

后来刘青山去了燕京,只听家里来信说新房子已经开始盖了。

如今房子想必早已盖好,但具体盖成了啥样,他还没亲眼见过。

今天正好得空,天气也好,他便决定去瞧瞧。

一来看看大姐和外甥,二来也看看他们这新家弄得怎么样。

王卫国的新家离刘青山家并不远,就在大爸刘福来家隔壁的一片空地上。当初选宅基地的时候,王卫国主动提出要挨着老丈人家,说这样互相好有个照应。

由此可见,

王卫国这人心肠确实不差,至少现在是真心想把日子过好。

他敢把家安在老丈人眼皮子底下,这就说明他是真心待大姐刘文竹的,不怕被时时看着管着。

否则,以他从前那游手好闲、怕担责任的性子,肯定恨不得把家安得离老丈人远远的,好落个清闲自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