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9章 扎根弯河,军政并举(2 / 2)

加入书签

至于刘青山,

他倒是没什么特别需要准备的琐事,便留在了爷爷家那孔暖烘烘的窑洞里,陪着三位爷爷继续喝茶聊天。

冬日的阳光透过糊着白麻纸的窗棂斜斜地照进来,在坑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老旱烟和浓茶的醇厚气息,一派温馨宁静。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当前时局和县里的变化上。

刘树德磕了磕烟袋锅子,脸上带着一种见证历史的感慨,对刘青山说道:“青山啊,你是不知道,如今这整个西北省,那可真是大变样喽!上头的精神下来了,动作快得很!各地的‘革命委员会’这名头,已经成了过去式,都改叫人民政府了。你天兴叔,你以后见他就该叫杨区长了,他被提拔成了咱渭南地区的副区长啦!”

老爷子说到这里,语气里带着几分与有荣焉:“不过啊,他还兼着咱们华阳县的书记一职,没撂下挑子。就在他的一力主导之下,从去年夏天开始,紧锣密鼓地搞了大半年,到秋收前,咱们华阳县…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啊,都分到各家各户自己种了。”

他端起粗瓷茶碗喝了一口,继续道:“你还真别说,这政策一改,人的劲头就是不一样!刚过去的这个秋收,听公社里统计,全县绝大部分大队都实现了丰收,交的公粮多了,社员们自家留下的口粮也厚实了不少!当然啦……”

老爷子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骄傲,声音也提高了些,“咱们弯河大队,那增收的幅度,还有总的产粮数量,还是稳稳当当排在全县第一!谁也比不了!”

听完爷爷的叙述,刘青山心中一时百感交集,心潮微微起伏。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似乎透过窑洞的土墙,望向了更远的地方。时代的车轮,终究是被他这只意外重生的蝴蝶,用尽全力推动着,比原本的历史轨迹,提前隆隆前行了一大步!

他依稀记得前世,他们华阳县的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都到了1981年初了。

那时候,家家户户是在春耕时节,才眼巴巴地等着抓阄分地,心里半信半疑地开始单干。

而现在呢?

现在才是1980年的1月1日,今天正好是元旦节。

足足提前了一年多啊!

这一年多的时间,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盼着吃饱肚子的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让全县成千上万的农民家庭,提前一年多吃上了饱饭,提前一年感受到了新政策带来的希望和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数字的差异,这是千千万万个饭碗里多出来的粮食,是无数张脸上提前绽放的笑容。

一股温热而坚实的成就感,

在刘青山的心底缓缓升起,流淌过四肢百骸,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和欣慰。

这种通过自身努力,切实改善了众多乡邻生计的感觉,远比赚取巨额财富更让他感到充实和有意义。

感慨之余,刘青山的思绪立刻转向了具体的人事布局。

他身体微微前倾,关切地问道:“爷,那咱们向阳公社这边呢?崔阳主任最近可有什么变动?”

崔阳作为公社主任,是政策在基层落实的关键人物,他的动向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

崔阳和他关系不错,双方年纪虽然相差不多,但崔阳是个文青,对他这个作家很是欣赏,未来不失为一大助力。

刘树德想了想,回答道:“崔主任啊,前阵子倒是来咱们大队转了一圈,看了看冬小麦的长势。听他说话那口风,吞吞吐吐的,估计是上面有这个意思,想调他去县里任职,可能是个副局长之类的。但具体是哪个局,啥时候调动,额也没好多问。”

老爷子对官场升迁并不十分热衷,了解个大概也就罢了。

刘青山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他又追问了一个更关键的人物:“那省里的李邦彦主任呢?他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李邦彦是他在省里的重要关系,其位置变动牵动更大。

“李主任啊?他位置可是动了!”

刘树德这次回答得比较肯定,他放下烟袋,说道:“前阵子长征那娃,还给咱家打过电话呢,问你啥时候放寒假回来,也顺带问候额身体咋样。额就顺口问了句他爹的情况。听长征说,他爹前段时间好像因为啥工作干得突出,被上面领导表扬了,如今已经是省里的副手啦!具体管啥,长征那孩子也没说太细。”

“省里的副手?”刘青山心中一动。

那至少也是排名第三、第四的级别了,绝对是进入了全省核心决策层。

他暗自琢磨着:这确实是高升了!

虽然李邦彦之前担任省计划委员会主任,手握实权,地位不低,但比起进入省政府班子,成为名正言顺的省领导,在权力格局和影响力上,还是差了一个关键的层级。

这次提拔,无疑意味着李邦彦的政治生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意味着刘青山在省一级的“天线”更粗、更稳了。

这对弯河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其利好的消息!

为何如此断言?

根源在于,李邦彦此次能够获得擢升,与他当初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地支持弯河大队率先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着直接且深刻的关联。

正是他,在关键时刻,为时任华阳县主要负责人的杨天兴扛住了来自渭南地区主要领导宋革命的巨大阻力,才确保了弯河“分田到户”的探索没有半途夭折,得以排除万难顺利推行下去,并最终绽放出令人瞩目的光彩,交出了一份让所有观望者甚至反对者都瞠目结舌、为之震惊的完美答卷!

这份沉甸甸的政绩,

已然将李邦彦的政治前途与弯河的发展成效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休戚与共、一荣俱荣的战略绑定关系。

可以预见,

未来李邦彦若想在其政治生涯中更进一步,攀登更高峰,他就必须持续将弯河作为其施政理念成功实践的重要样板和关键政绩来倾力扶持。

他需要弯河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来反复证明其当初决策的正确性与远见性,并以此作为他争取更广阔政治舞台的有力筹码。

而这,恰恰是刘青山最乐见其成的局面。

如今,李邦彦成功晋身省级领导层,手握更大权柄,拥有更广阔的资源调配空间。

这意味着,弯河在未来发展中,将在省级层面获得更强大、更直接的支持与庇护。

这座“靠山”不仅更稳固,而且能级更高,能够为弯河应对更复杂的局面、争取更优厚的政策、实现更宏大的目标提供至关重要的保障。

这无疑为弯河下一阶段的腾飞,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铺就了更宽广的道路,确是一件值得庆幸的战略利好!

‘好!’

‘太好了!’

刘青山心里暗暗说道,心情瞬间变得更加美丽。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