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9章 扎根弯河,军政并举(1 / 2)

加入书签

统一并确定了老刘家未来“扎根弯河、辐射全国、军政并举”的宏大发展方略后,

刘树义和刘树茂心中最后的一丝纠结也烟消云散了。他们不再坚持要求大哥刘树德必须跟随他们返回燕京。毕竟,与那个关乎家族百年兴衰的宏伟蓝图相比,让大哥在何处安享晚年的问题,已然退居次要位置。

“大哥!”

刘树义握住刘树德粗糙的大手,语气诚挚而坚定,“既然咱们家未来的重心要放在弯河,那你留在这里坐镇,是再合适不过了!你就是咱们老刘家在这片土地上的定海神针!我们放心!”

刘树茂也用力点头,洪亮的声音里带着释然和新的期盼:“对!大哥你就安心留在弯河!以后啊,不是我们接你去燕京,而是我们得常回‘家’来看看!不但我俩要经常抽空回来,等回了燕京,还得让家里的孩子们、孙子辈们,都得轮流回来!”

“让他们多看看弯河的变化,多跟这边的兄弟姐妹们走动、亲近!这弯河,以后就是咱们老刘家除了燕京之外的又一个根,又一个家!”

刘树义接过话头,他的思路显然更深远,已经开始为弯河的未来发展谋划助力。

“大哥,青山,你们放心。”

“等我回了燕京,一定会调动所有能调动的资源,想办法为弯河的发展添砖加瓦、推波助澜!无论是政策信息、项目引进,还是人才技术,只要是对弯河有利的,我都会尽力去争取、去协调!”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子侄辈,语气凝重:“弯河,将是咱们老刘家未来长盛不衰的重要基石和底蕴所在!倾注资源、保驾护航,让它发展得更快、更稳、更顺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番掷地有声的承诺,让在场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和强大的底气。

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刘青山勾勒出的那个宏大蓝图,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每个人的心田,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激动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中午这顿饭,吃得格外热闹欢腾。

大铁锅里的炖肉香气四溢,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男人们推杯换盏,声音洪亮;女人们笑语盈盈,不断添菜加汤。

虽然和昨天一样还是很热闹,但每个人的心境已截然不同。

昨天是沉浸在骨肉团圆的巨大喜悦和伤感中,而今天,则充满了对共同未来的笃定和干事创业的豪情。

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光芒,心中都鼓足了干劲儿,对自己的未来和家族的前景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午饭过后,

热烈的气氛并未消散,但话题却从畅想未来转向了迫在眉睫的现实安排。

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商量具体的正事。

刘树义神色一正,说道:“我和树茂这次出来,是向领导特别请假才批下来的,时间非常紧。我是卫戍区司令员,树茂是舰队副司令,岗位重要,不能长时间脱离,必须尽快返回岗位。”

经过一番务实而高效的商量,大家一致决定:明天一早就动身启程。

首先前往冀州保定,带领刘树德去青羊山祭拜母亲,了却他近五十年的心愿。之后,双方在保定车站分别,刘树德带领弯河家人返回,而刘树义、刘树茂则即刻返京复命。

接下来,

一个具体而棘手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这次去保定祭祖,都谁去?

这个问题,让刚刚还气氛热烈的院子,瞬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和更为复杂的讨论。

怎么说呢?

几乎所有人都想去!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树德、刘树义、刘树茂三兄弟的母亲葬在保定。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保定是老刘家的祖籍地,老刘家好几代的祖坟都在保定城外的那片土地上。

对于在座的每一个刘家子孙来说,回保定祭拜的不仅是那位素未谋面的奶奶/太奶奶,更是祭奠刘家的列祖列宗,是真正的寻根祭祖!

身为刘家血脉,

谁不想在家族历经磨难、重新团聚的这天,亲自到祖坟前磕个头、烧柱香,告慰先祖,祈求保佑呢?

刘福来作为长子,第一个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表态:“爹!二叔!三叔!我是长子长孙,于情于理,都必须去!我得替奶奶,也替咱老刘家的列祖列宗,去磕这个头!这个责任,我必须担起来!”

刘兆丰紧跟着站起来,声音洪亮:“大哥说得对!我们是孙子,给奶奶上坟,天经地义!我们必须得去!这么多年,奶奶坟前冷清,我们心里有愧啊!”

刘茂财也激动地接口道:“没错!我们都得去!让奶奶看看,她的孙子们都回来了,都好好的!也让祖宗们看看,咱们老刘家没有散,又团聚了!”

这时,孙辈们也按捺不住了。

刘劲草、刘浩川、刘白杨这几个半大小子更是急不可耐,几乎跳着脚嚷嚷:“我们去!我们也去!”

“我们要去给老祖宗磕头!”

“我们要看看咱老刘家的根在哪儿!”

他们眼神里充满了对祖籍地的向往和一种参与家族大事的渴望。

就连年纪更小的刘紫苏也扯着嗓子喊:“我也去!我……我能帮拿东西!”

女眷们虽然没像男人那样高声表态,但王凤仪、许美娟、王二妮等人交换的眼神里,也写满了同样的期盼。给婆婆和祖宗上坟,同样是她们作为孙媳妇、作为刘家一份子深藏心底的愿望。

眼看着人人都想去,场面一时有些难以决断。

最后还是刘树义拍板,他环视一圈,声音洪亮而果断:“好了!都别争了!心意到了,祖宗都能看见!这样,大家全都去吧!福来、兆丰、茂财,你们三家,都去!”

“今天各自都把家里和厂里的事,暂时交给得力的人照看两天!咱们全家出动,一起去保定,让祖宗们看看,咱们老刘家,人丁兴旺,又聚在一起了!”

说罢,他看向刘树德,“大哥,你看这样行不?”

刘树德不答反问,“人是不是太多了点?咱们这么一大群人都去,兴师动众的,太麻烦了吧?”

“哈哈哈。”

刘树义顿时大笑,他连连摆手,笑道:“不麻烦不麻烦,咱这才几个人啊?坐火车几个小时就到了,大哥放心就是。”

听他这么说,

刘树德这才放下心来,他雷厉风行的作风立刻显现。

大手一挥,他大声道:“那就这么定了!今天下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把家里、厂里的事情都安排妥当!明天一早,天蒙蒙亮,咱们就在这院子集合,准时出发!”

“好!”众人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充满了干劲儿。

话音一落,院子里的人们便迅速行动起来,纷纷散去。

有的快步回家安排家务,交代邻居照看鸡鸭;有的急匆匆赶往华山公司,向其他人交代未来两天的工作。

方才还热闹非凡的院子,很快变得安静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