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谈生意经(2 / 2)
所以徐山决定这一两日内就要把樱桃采摘回来,尽快让杭英做成罐头,还能多保存一些,这时候徐山的心情非常好,就像是看到大把的银子马上就要有大把银子到手一般,心情好的要飞起了。
杭英、祁丰年和卫大少爷则没这么好的心情了,他们还要带着陆思婉、陆夫人和刘夫人去看作坊的选址,别看只是一个简单的作坊地址,如果这些人不满意,他们起不到好的作用,但是想要给你搞破坏,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而且大家都是出了银子的人,也总要有知情权才行。所以这次陆夫人和刘夫人不能不去,用过早饭,杭英将家里的事料理清楚便喊小丫鬟去请人了。
徐家大门口处,一行四辆马车安静的停在门口,街道上来往的百姓看到这一幕,无不羡慕的扭头过来想看个究竟。
曾经,青县在京都附近是最穷的一个县城,县城里根本没有像徐家大宅这样的宅子,便是青县县衙也是破烂不堪的小宅子,县衙里根本没银子修缮县衙。历任县令老爷也不愿意在青县多待,只要被安排过来,都会想办法走关系离开青县,调任到其他县城去做县令。
去年徐大人来到青县后,不但带领着青县百姓发家致富,为百姓找赚银子的营生,徐家人也落户到青县,而且也在徐大人的带领下建起了大宅子。
很多百姓都没见过徐梦然,更没见过杭英,所以他们对徐梦然夫妻二人都很好奇,想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
最重要的是,徐家大宅虽然气派,还是新建的,但是没有京都其他富贵人家大宅门口那样气派,更没有那么多看门小厮守在大门口不让普通百姓观看,所以很多百姓都偷偷围在周围,想看个热闹。
杭英自然不知道这些事,不过知道了她也不会多说什么,反而只会笑笑了事。她心里没有大楚朝那些等级观念,也不会对百姓有太多隐瞒,反而感觉百姓知道的越多,对百姓的发展越好,只有百姓知道的越多,才会奋发图强,努力做事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很快卢夫人、刘夫人和陆思婉三人便出来了,原本有卫大少爷在,陆思婉完全可以不去看作坊,留在家里避暑,可是她心里太好奇了,昨日卫大少爷带着半坛子罐头回院子后,陆思婉品尝了几块,就再也无法忘记了。
那味道,是陆思婉这辈子都没品尝过的味道,她很想立刻就去找杭英,想把剩下没吃的罐头一起送到京都卫家去,也让卫太傅和卫老夫人等一众长辈品尝一下这独特的味道。可那时候时间长,杭英已经回院子休息,而且听卫大少爷说,剩下的罐头已经被密封起来,准备看看接下来是否能做好,这件事儿也只能作罢。
一大早陆思婉便得知大家都要去看制作罐头的作坊,这时候她自然坐不住了,也要跟着过去。
一行人在大门口会合,陆夫人见到杭英后的第一句话便是:“杭妹妹,昨日你做的那桃子罐头,味道真不错,我们要做的便是这桩生意吗?”
刘夫人也点头说道:“味道确实不错,这东西若是放到冬日里,拿去京都售卖,定然生意兴隆。”
杭英很不想泼他们的冷水,但是赚银子这样的事不能让人随意想象,否则人的贪婪欲望被勾引起来,就难以收拾了,于是她微笑解释到:“今年是我们第一年做这生意,还不知到情况,所以我们尽量多做备一些货,希望能多卖些。”
卢夫人点点头表示赞同,虽然他们这些人都比较喜欢罐头这样的吃食,但是毕竟只是少数人,谁也不清楚大多数人喜不喜欢,所以她笑着说道:“我们指出银子入股,如何销售和制作,我们就不管了,到时候赚多赚少,全凭你做主。”
“这可好,我对大楚各地的民俗风情也不太了解,这些事交给青县商会的东家们去销售就好,想来有咱们在,他们也不敢不尽心去做事。不过我们现在又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桃子马上到了成熟季节,我们自己的桃子确实不少,但还远远不够,两位夫人回京都后,还请去朋友那里问问,他们的庄子上有没有桃子售卖。”杭英一脸为难的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她很清楚,现在有青县商会在,而且还在其他地方建立了几个分会,罐头销售的问题已经不成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制作更多的罐头。
这件事儿刘夫人最在行了,她的夫君是大理寺卿,京都那么多官员,难免有得罪了老皇帝,老皇帝一怒之下便将其关入大牢内,这些人大多数都被关入大理寺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刘大人对其照顾。
这时候很多官员的家属就会找到刘夫人来走关系,所以别看大理寺卿只是个四品小官,接触的官员可不少,上至超一品王公贵族,下至六七品小官家眷,都要围着刘夫人大赚,见了都要恭恭敬敬的客气对待。
而那些夫人们谁没个嫁妆庄子,庄子上种的水果各种各样,吃不完就都烂在树上了,与其如此,倒不如拿来卖给杭英,于是刘夫人笑着说道:“其他的事儿我帮不上忙,这件事儿由我去办。”
得了这样的话,杭英脸上的笑容就更真诚了几分,笑呵呵的说道:“好啊,我们一言为定,不过夫人也别妄自菲薄了,我们的罐头销售时间是在冬季,到时候还要两位夫人还要帮忙各家送两罐,说不定销路就打开了。”
在京都,杭英没什么人脉,太傅府的地位特殊,清太傅夫人和卫大夫人帮忙,显得太刻意了,有种特意拉拢人心的感觉,若是由这两位夫人出面送礼,那事情就不一样,不过是普通的人情往来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