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陶桃的故事14(1 / 2)

加入书签

陶桃的故事14

次日夜晚,天空飘起蒙蒙细雨,一条僻静的小巷中霖雨菲菲,游丝如织,一点灯火朦胧映在湿润的青石板上,淅沥雨声中响着模糊的蹵音。

“应该就是这里了吧?”陶桃打着油纸伞,提着风灯,来到深巷尽处一扇小门外,叩了叩门。

很快便有人来开门。

那人样貌普通,神情却很无礼,“怎么你一个人来的?”

陶桃探头往门内张望,里头长廊幽深,每隔一段都点了灯笼,雨帘中隐约可见花木扶疏,楼阁精巧。

“我一个人就不能来么?”陶桃收了伞,熄了风灯,把伞和灯都放在门口屋檐下,这才直起身子,昂首迈过门槛,“带路吧。”

那人有点烦躁,见陶桃已进了门,想了想只得引她沿着长廊往深处走,口中还道:“信上不是写清楚了吗?让你带着货来。”

陶桃呵呵笑了两声,“首次登门,自然要先看看情况,毕竟咱们几家好多年都没合作过了,那货可是我好不容易搞来的,要是一个没谈好,你们仗着人多势众,强行把我的货扣下,那我这一年不就白干了吗?”

那人闻言,皱了皱眉,倒也不再言语。

一路七拐八绕,穿桥过舫,陶桃这才发现整个连廊及楼阁竟然都是建在水上,亭榭临风,曲径通幽,斜飞细雨落到湖面,烟波渺渺,雾霭蒙蒙,隔不多远再回头,来时路便已笼罩在弥漫升腾的水雾之中,灰白一片。

浣纱城以水著称,通往各地的水路四通八达,城内水道相交,居民家中多蓄有大小不一的湖池,但像这样几乎整个庄园都建在宽广的湖水之上,倒还没听说过。

雨丝绵绵,长廊顶上沙沙声不绝,寒风吹来,陶桃打个寒噤,抱怨道:“怎么弄了这么个地方?也不怕得风湿!”

那人一路默不作声,闻言只无声冷笑一下,领她进了庄园正门的一个会客厅。

厅里已经摆了一桌宴席,桌子边坐着三个人,见了陶桃都站起了身,中间一个锦衣白脸的男子笑道:“这位便是崇淸洲来的朋友吧?远道而来有失远迎,快请上座!”

陶桃也不客气,拱手见礼毕,直接上前坐了上座,笑道:“走后门多绕了些路,说是远道而来倒也没错,哈哈!”

领她进来那人悄悄将门反锁上,皮笑肉不笑的上前与锦衣男子耳语几句,也上了桌,坐在下首。

“姑娘有所不知,”锦衣男子殷勤替陶桃斟满酒,“如今我们做这营生可不容易,一切行事都需掩人耳目、小心谨慎才行,一旦漏出风声,又遭各方围剿倒还在其次,打草惊蛇,猎不到想要的货才最是难为。”

陶桃点头道:“说的有理,不过这般畏手畏脚,又做得成什么大事?”

众人面面相觑,面露不满之色,锦衣男子朝那几人使个眼色,笑道:“我姓吴,叫吴畏,姑娘执剑,应是崇清洲高姓一支了,请问如何称呼?”

来浣纱城之前,陶桃曾向云游四方的花泽打听过了,十多年前被剿灭的猎狐人也分了几支,其中人数最多的是秋梧洲的吴姓一支,此外崇清洲的高姓一支人数虽少,但剑术高超,猎狐数量反最多,听说遭围剿时有重伤者逃出重围,不知去向。

此番陶桃拿剑,便是有意让人往高姓那一支去想。

“我姓高名兴,叫我高兴就行。”陶桃道。

明摆着都是假名,那“吴畏”也只呵呵两声,招呼大家喝酒吃菜。

众人各怀鬼胎,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后,吴畏便问:“听说高兴姑娘此番带了一只姿色上佳的货物,为何不带来让我等也开开眼界?”

“各位见多识广,什么姿容绝世的狐女没见过?”陶桃满不在乎道,“再说那狐貍整天哭哭啼啼的,烦人得很,所以就留在客栈里了,不过它是个不安分的,这会儿不知去哪儿疯了。”

吴畏大笑几声,显得很是爽朗,“高姑娘就这么放心?”

“既要重拾这猎狐的营生,再用以前那些打打杀杀的办法可不行,”陶桃信口说道,“以武力迫使狐貍就范,那是最下等的手段,俗话说攻心为上,你若能收服狐心,怎么对她她都离不开你,心甘情愿供血给你,才真的是一流手段。”

几人神色各异,吴畏热络笑道:“高姑娘这番言论倒是让人茅塞顿开,不过既然如此,那为何姑娘在集市上还要把那狐女拴在手中,生怕她离了你半步?想来方才高姑娘只是说笑而已,你既是这么宝贝她,一定不会放心任她自由来去,而要把她藏得万无一失才行。”

陶桃喝了些酒,颊上染了红晕,似笑非笑瞄他一眼,“看破不说破啊,吴兄!”

吴畏把椅子朝她拖了拖,笑容满面道:“来跟为兄说说,你到底把她藏哪儿了?”

陶桃醺醺然举高手臂,指着房梁道:“就藏那儿了!”

吴畏脸上肌肉抖了抖,勉强一笑:“姑娘说笑了不是?”

陶桃正色道:“你都知道我是在说笑了,那还来问我干什么?我又不是傻的,把她带来任你们抢?”

吴畏还欲虚与委蛇,那边有人却沉不住气了,一拍桌子喝道:“大哥还跟她啰嗦什么?直接绑了她用鞭子抽,抽到她说为止。”

陶桃大惊失色,“原来信上说请我来共商大计,竟是要杀人越货?早知我不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